所在地区:
贵州
4434人关注
行政主管部门:
贵州省
本科师范类公办

院系设置

  二级学院概况

  2.1 人文与传媒学院简介及专业

  人文与传媒学院是遵义师范学院最早创办的教学院系之一,她的前身是遵义师范专科学校文史科,1998年与遵义教育学院合并后改名为遵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2001年升本以后是学院最早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的系部之一,2012年中文系更名为人文与传媒学院。半个多世纪的专科教育历练,再加十六年的本科办学经历和2007年的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人文与传媒学院在教学管理和学生培养模式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定位也更加明确。近年来,随着学校“强本争硕”跨越式发展、同时在更名“遵义大学”应用转型的战略推动下,人文与传媒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得到了优化和提升,教学科研实力不断加强。现有专兼职教师59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32人;博士10人,硕士33人。近年来,人文与传媒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汉语言文学专业已经成为省级示范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文艺学为省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为省级重点支持建设学科,汉语言文字学为院级重点学科。科学研究成果丰硕,目前拥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项目4项、省级和院级科研课题三十余项。教师近几年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有多篇在权威刊物如《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上刊载,出版专著和教材20余部。

  人文与传媒学院现有三个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秘书学专业。22个教学班级,学生1146人,生源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区。人文与传媒学院历来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院团总支在院党总支直接领导下每年均举办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如青春飞扬集体舞大赛,古韵流长诗歌朗诵赛,教师风采大赛,秋赋杯书法作品大赛、播音专业试拍作品大赛等活动,这些活动紧密围绕专业特色和专业职业技能的提升,为人文学院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能力和才华的舞台,形成了人文与传媒学院学生活动自身的特点,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更提高了同学们的综合素质。人文与传媒学院党总支2009年、2014年荣获贵州省 “先进基层党组织”,院团总支也多次获得省市和学院的表彰,被评为“先进团组织”。人文与传媒学院06级(1)班为团中央、教育部表彰的2010年“全国先进班集体”,2010级(1)班获得2012年全省“先进班集体”称号,2011级(2)班获得2014年全省“先进班集体”称号。历届毕业生在研究生录取、选调生和公务员的招考、各市县教师招考及其他招考应聘中成绩突出,展现了人文学院学生应有的风采和实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具有良好思想品德,掌握较高专业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中等以上学校语文教师和专业基础扎实有较高写作水平的各行业文职人员及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所需的文秘、宣传、编辑、新闻传媒等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外国文学、写作、课程与教学论、形式逻辑、大学英语等学科。

  本专业学制四年,师范类,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主要课程: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广播电视常用文体写作、广播电视概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播音创作基础、节目主持艺术、播音文体与语体、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传播学概论等学科。

  本专业学制四年,非师范类,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秘书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较强适应能力,具有汉语言文学和秘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从事秘书工作和相关管理工作的应用型秘书人才及汉语言文学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档案学、公文写作、秘书实务、办公自动化、新闻采编等系列课程。

  本专业学制四年,非师范专业,授予文学学位。

  2.2 遵义师范学院数学学院简介及专业

  数学学院创办于1959年,至今已有50多年的办学历程,是贵州省“数学”一级重点支持学科、遵义师范学院重点建设学科及遵义市数学学会挂靠单位。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三个本科专业,并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下加挂“经济数学”和“物流系统模型与仿真”二个本科专业方向。设有代数与几何、应用数学、公共数学、职业技能和统计学等六个教研室,智能物流研究中心、数学应用研究所两个应用研究机构。

  2007年数学学院以优良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并获得贵州省“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依托贵州省“数学”重点支持学科,学院还获得了贵州省应急智能物流科技创新团队(贵州省科技厅,2016年),贵州省创新群体团队(贵州省教育厅,2015年),遵义市“大数据+智能物流”创新人才团队(遵义市科技局,2015年),遵义市统计局、遵义市师范学院“社情民意大数据分析”中心(遵义市统计局,2016年)。

  学院长期致力于基础教育、数学理论和数学应用三大领域的研究,以服务地方基础教育为立院根本,夯实数学理论研究和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能力。把人才建设和学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快培养学科带头人,带动一批优秀后备人才成长,实现引领地方基础教育、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长远目标。学院现有教职工48人,专兼职教师60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8人,讲师21人,博士7人,博士后3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22人,贵州省优秀科技人才1人,贵州省重点支持学科带头人1人,贵州省高层次创新人才(千层次)3人,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1人,遵义市15851高级人才(第二层次)1人,贵州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4人。兼职五邑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生导师5人。聘请了中科院张伟平、周向宇院士等12位科研人员为数学学院的客座教授。

  在教学方面,2014年获贵州省“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获校级精品课,《运筹学》《高等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获校级优质课,在微课设计及教学改革方面获首届全国高校数学微课设计竞赛奖(国家级)1项,并成立了《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创新团队。主持省、市级教研项目20余项,累积经费30余万元。共投资600余万元建立了“经济与统计实验室”“数学建模实验室”“物流仿真实验室”“物流仿真实训室”“优化理论研究室”“社情民意大数据调查分析中心”,投资100余万元建立了“互联网+教学资源平台”。

  在科研方面,近五年来共发表科研论文50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50余篇, EI检索论文7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80篇;出版各种学术专著6部;申请并获授权各类软件著作权和专利10项,累积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1500余万元。共获得各级科研项目80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60项,市校级项目12项,累计科研经费800余万元;获得各级各类科研奖10余项。

  在人才培养方面,现有在校本科生941人,来自多个省市,并与五邑大学等高校建立了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目前在校研究生2人。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本科生培养方面成绩显著,通过加强学风建设、科技创新和教学管理等工作,为培养服务于地方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建设人才创造了条件,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素养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并取得了较大成绩。

  学院连续3年获得遵义师范学院就业先进单位,学生的就业率均保持在96%以上,学生考取中科院、“211”、“985”等重点大学硕士研究生48人。近年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国家奖3项,贵州省一等奖18项,贵州省二、三等奖48项。

  目前,遵义师范学院正由单一师范院校向应用型综合大学转变、由注重基础理论培养向注重应用能力培养转变、由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向注重应用研究转变。在一代又一代“遵师数学人”的艰苦努力下,数学学院将以基础教育研究为核心,将数学理论研究和服务于地方基础教育作为立院根本,夯实数学理论研究和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能力。着力培养“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具有奉献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朝着“引领地方基础教育,打造西南地区特色学科”的奋斗目标,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2.3遵义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简介及专业

  外国语学院前身为成立于1978年的外语系,2001年升为本科正式招收本科生。现有教职工8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9人,讲师17人,助教7人。博士2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55人;师资结构合理,教学科研力量较为雄厚。外国语学院现有四个专业:英语(师范类)、翻译、汉语国际教育和英语教育(专科)。开设《日语》、《俄语》为第二外语课程,有4名日语教师、1名俄语教师和2名外籍教师。从2003年起,外国语学院面向24个省市招生,目前有25个教学班级,其中本科19个班,专科6个班,共有学生833人,其中本科学生687人,专科学生290人。2006届至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6%以上。外国语学院具有26间现代化语言实验室、1间同声传译室、1间口笔译室以及先进的办公设备,能完全满足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科研的需要。

  在通过近三十年的办学积累基础上,外国语学院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指导思想。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生为本,依法办学;以教学为中心,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以科研为支柱,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立足贵州,面向西部,服务农村基础教育,开展中外文化交流;立足师范,服务初、高中英语教育及地方经济,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多年来,我们通过严谨规范的专业训练和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不断向黔北地区输送适应基础教育的、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等专业运用能力的合格的中学教师,根据用人单位反馈信息,外语专业毕业的学生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了社会的普通肯定,为贵州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及基础教育普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外国语学院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育人理念,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社会对外语人才多层次的需求,外国语学院对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在培养人才方面形成了优良传统和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拥有一支爱岗敬业师资队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迫切需要。

  2.4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及专业

  遵义师范学院是一所具有红色革命传统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2007 年 12 月以良好成绩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4月获得“贵州省普通高等院校优美校园”称号,2011 年获“全国文明单位”,2013 年获得“贵州省特色学校”、“书香贵州十佳学校”称号,先后3次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遵义师范学院直属教学单位,承担着全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并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人才。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围绕红色文化传承及应用开发、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了大量工作,汇聚了一批专家学者与优秀人才,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形成了独特优势。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1981年遵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立的“马列主义教研室”和“德育教研室”;1997年,学校组建“思想政治教研室”负责“两课”教学;2001年学校“升本”后,学校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力度,于2003年9月将“思政教研室”更名为“马列主义教学部”,2006年8月从政经系分离出来成立独立的马列主义教学部,2012年9月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全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建设。2008年9月学校确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作为校级重点学科,整合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力量,进行规范建设,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2008、2014年两轮贵州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中均获得“优秀”等次。通过不断加强内涵建设,2015年7月,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被确定为贵州省重点支持建设学科,2016年6月,经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批准我院被遴选为贵州省高校五所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之一。

  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科平台建设上有显著的优势,拥有以下研究平台:贵州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2013年成立)、教育部教育示范基地“红色经典艺术示范教育基地”(2011年建立)、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红色文化研究中心”(2011年建立)、教育厅创新创业训练中心“贵州省红色文化及民间艺术融合及传承创新训练中心”(2013年建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校级研究机构“地方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014年建立)。同时马克思主义学院还联合遵义相关研究机构和专家展开研究,联合遵义市党史办、遵义会议纪念馆,聘请遵义会议研究专家费侃如、黄先荣作为特约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的思路,先后与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遵义市委党校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和教育事业。

  我院在长期的探索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遵义会议与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地方社会发展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4个学科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带头人为娄胜霞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一支政治觉悟高、理论素养好、业务能力强的专兼职教学科研队伍,其中专职人员48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9人,高级职称所占比例为77%;博士11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24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为79%;45岁以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58.3%。学院另有兼职教师32人(包括教授15人、副教授11人)。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重大发展,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项,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9项,市、厅级项目45项,共获科研经费520.77万元;出版论著和教材共40部,发表论文424篇,其中核心论文156篇;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1项,多次主办和承办国内学术会议。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项,获评省级优秀教师1人、省青年学术创新人才1人。

  自2005年招收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以来,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毕业生996人,现有在校生264人。我院以教师招考、考研、司法考试、公务员(选调生)、会计资格证等考试为切入点,促进学生学风转变;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多参加科研锻炼,扎实专业基础,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本科办学以来,有159名毕业生被四川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近年来研究生录取率一般在25%左右,考研录取率连续6年居全校文科第一,多次得到学校嘉奖。另外,为适应学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需要,我院鼓励学生多维发展、多元就业,学生中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法律资格证书以及三级心理健康咨询证的学生比例不断攀升。我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因就业口径宽、职业技能强、思想素质高而广受用人单位欢迎。

  2.5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简介及专业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的前身是1985年组建的遵义师专政史系, 2001年学校升本以后独立为历史系,2012年9月更名为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学院开设历史学(省级重点学科)、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三个本科专业和旅游管理专科)四个方向。拥有专职教师46名,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22名,讲师8名,助教6名;具有博士学位9名、硕士24名。现有学生900余人,18个教学班。

  学院升本以来,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提升能力与素质”的原则,强力推进教学、科研、学生成才“三大工程”;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和学生成人成才中心,特别重视大学生思想思政教育,不断推进教风学风建设与改革,全方位培养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具有动脑动手能力的创新型学生;坚持依法治院,紧紧围绕教学、科研、党建工作,拓展和丰富师生业余文化生活,培育独立、文明、个性和活泼向上的学生,取得良好成绩:青年教师在学校举办的教学经验交流会上多次获得一等奖;学院连续三年(2009-2011)荣获学校教学质量奖励;学院党总支获2013年贵州省高校五好基层党组织;08级历史(2)班和10级历史(1)荣获省级先进班集体;13级张成莲同学在2015年学校第十二届田径运动会上打破300M纪录。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毕业生参加教师招考笔试面试成绩优异,多数获得第一、第二好成绩;考上选调生公务员50余人,考上研究生70余人;历史学专业考研率保持在10%以上,英语四级过级率在40%以上。

  特别是近五年,学院教学与科研工作成果显著:师生申报立项各类课题77项,其中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13项,市校级课题60项;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核心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10部,为地方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培养了1600多名合格的本科应用型人才。

  2.6化学与化工学院简介及专业

  (1)历史沿革

  化学化工学院是遵义师范学院2001年首批升本的五个教学单位之一,其前身为1958年成立、1977恢复招生的原遵义师专与教育学院合并的化学系,2012年5月更名为化学化工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200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后,化学化工学院已形成一个学科分布较为合理、有一定地方特色的本科教学单位。

  (2)专业及课程设置

  化学化工学院现有化学(理学)、应用化学(非师范专业,工学)、材料化学(非师范专业,工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非师范专业,工学)四个本科专业。现每年招收本科学生200人。

  (3)教学机构设置

  化学化工学院设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职业技能培训、应用化学、材料化学7个教研室,1个应用电化学研究所,1个涂料研究所,1个黔北特色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中心,1个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1个产学研基地。

  (4)师资队伍

  化学化工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1人,专任教师45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10人,博士后3人,博士13人,在读博士1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2人、讲师2人、实验师4人。

  (5)教学条件

  化学化工学院现有化学实验楼一栋,建筑面积1800余平方米。

  实验室现有各种类型仪器设备274台件,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COD水质在线分析仪、ICP-O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全自动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微波快速提取仪、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子荧光光谱仪、红外光谱仪、化学发光仪、电化学工作站等,总价值1209万元。

  (6)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

  近三年来,化学化工学院教师在省内外各种学术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50余篇,SCI、IE收录30余篇,14篇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年均科研经费200余万元。

  化学是学校重点建设一级学科之一。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为省级精品课程,无机化学是院级精品课程。

  (7)学生成才

  化学化工学院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升本以来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近5年来学生考研录取率保持在20%左右,最高曾达到36.8%,并有多名学生考取中科院、中国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侨大学、兰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国内知名学府的研究生。

  2.7遵义师范学院管理学院简介及专业

  遵义师范学院管理学院(商学院)是学校为建设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高度融合、多科协调发展的区域一流应用型大学而于2016年7月由原政治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和商学院整合组建而成。学院现有社会工作、物流管理和财务管理三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有全日制本科学生615人,其中外国留学生22人。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9人,讲师11人,助教16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5名,硕士34人,学士2人,有国家中级社会工作师2人,国家助理社会工作师2人,注册金融师1人,有三人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学院还聘有兼职教授、副教授近十名。

  近年来,学院教师在国内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近十部,主持或参与了国家民政部、中央财政资金支持、贵州省长基金、贵州省社科规划办、贵州省科技厅、李嘉诚基金会、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民政厅等项目二十余项。

  学院是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理事单位,中国养老产业和教育联盟理事单位、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物流管理专业协作会理事单位、贵州省社会工作协会常务理事单位、贵州省社会学会理事单位、贵州省民政厅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遵义市人民政府立法咨询和调研服务基地。学院先后承担了地方政府和部门的人口规划、养老调研、立法咨询、项目策划、社工培训和“三区”社工专业人才支持计划等社会服务项目,积极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学院注重实践教学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投资近700万元建设由社会工作专业实训室、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室和财务管理专业实训室组成的“管理及社会工作实训中心”,其中社会工作和物流管理两个专业实训室相继建成投入使用,财务管理专业实训室正在建设中。学院在深圳、厦门及学校所在地建有实践教学基地15个,聘请校外导师近10名。为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体系、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完善提供了有力条件。

  截止2017年8月31日,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第一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1%。

  展望未来,管理学院(商学院)将坚持以社会服务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根据,以社会发展为目标,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以严格规范管理为保障,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秉承“厚德树人,笃学致用”的精神,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需要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具有奉献精神、创新意识的“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8遵义师范学院工学院简介

  遵义师范学院的工学专业成立于2011年,当时隶属于遵义师范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2013年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大发展和学校整体规划的需要,在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工科专业的基础上组建工学院。

  工学院专业设置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面向具有贵州工业特色的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专业技术优势的应届毕业生。学院现有电气工程、土木工程和机械工程3个学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造价4个本科专业,以及电气自动化技术专科专业。目前学院正在加紧建设工业设计和建筑学两个本科专业。学院现设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工业设计、工程造价5个教研室,并建有贵州省教育厅特种铸造产学研基地,并承担了贵州省卓越电气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贵州省卓越现场土木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人才梯队年轻有力,现有专职教师3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硕士以上学历32人,比例达84%;兼职教师10余人,其中研究员3人,副高职称8人。教师专业涵盖面广,具有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电子、电气工程、自动化、土木工程、地质工程、建筑学等多个学科专业;学科队伍建设强调学科交叉和融合,现有省级产学研基地1个,在建工程中心2个;人才梯队年轻有力,富有活力,教师平均年龄35岁。

  依据省市政府对地方经济提供技术支撑的要求和学校面向基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学院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原则,着重培养切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技术型人才,同时也为学生攻读高一级学位创造良好的学术条件。目前,学院紧密结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对贵州工业化过程中的技术难点进行攻关,承担了省、市和校级科研项目30余项,科研经费280余万元。同时,学院与省市多个科技企业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广泛的横向联系,成立有联合研发中心2个,为工学院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遵义师范学院正加大力度发展工科专业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工学院以年轻的师资为中坚力量迎接学院的蓬勃发展!

  办公室联系电话:0851-28939072

  2.9遵义师范学院生物与农业科技学院简介及专业

  遵义师范学院生物与农业科技学院始建于1958年生化科,1978年独立为生物科,1988年更名为生物系,2001年成为本科系部,200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12年更名为生命科学学院,2016年原农业科技学院并入,更名为生物与农业科技学院。

  学院现有生物科学、生物科学(应用微生物方向)、生物科学(动物养殖与产品加工)、植物科学与技术、植物科学与技术(植物栽培与产品加工)、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共6个专业和方向。生物科学专业为贵州省特色专业、示范专业、贵州省教育厅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生物学科为贵州省重点一级学科。

  学院现有贵州省委组织部人才基地1个,贵州省科技人才创新团队1个,贵州省教育厅科技人才创新团队1个,贵州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项目1个,贵州省普通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贵州省教育厅重点特色实验室2个,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建设实验室2个,现有实验是面积5097.4 M2,拥有仪器设备1891台(件),总价值1915.6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有21台(件),价值504.01万元。。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47人,来自于17个不同院校,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9人,教授12人、副教授16人,博士,18人,博士后出站2人,1人在进行博士后研究,在读博士1人,硕士20人。

  学院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贵州省教育厅“125”重大项目2项、国际交流合作项目2个,省级科研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子项目、市级科研项目等137项,科研经费1097万元。近五年来,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48余篇,其中:SCI收录17篇,一级学术刊物16篇,国内核心期刊173余篇;编写教材3部,出版专著2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41项。

  近五年学院学生以第一作者在核心刊物等发表论文7篇,62人次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曾在贵州省“挑战杯”大赛和全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得二、三等奖,61名毕业生考上选调生和公务员,已有135名学生考上中科院、“211”、“985”工程大学等高校硕士研究生,考研平均录取率占毕业生总数的25%以上,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

  2.10遵义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简介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始建于1958年,2001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省级物理学特色重点学科单位、遵义市物理学会挂靠单位、贵州省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单位。

  现有“物理学”、“科学教育”、“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物理”4个本科专业和“应用电子技术”1个专科专业,其中物理学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和双一流培育建设专业。本院有专任教师40名,其中正教授8人、副教授19人,高级职称占比67.5%,博士14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15人,硕士学位及以上占比72.5%,有兼职硕士生导师6人;专职实验教师9人,其中正高级实验师1人、高级实验师3人;入选“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培养对象”、“贵州省千层次人才计划”等人才计划13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国、省优秀科技工者各1名,遵义市优秀教师2名。另外,学院还聘请了中科院周远院士、陈仙辉院士、孟杰教授等25位专家为本院客座教授。

  学院有教学、科研实验室55间,总面积389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达2250万元;有省级“电子电工实验教育中心”、“卓越农村中学物理教师教育培养计划”、《数学物理》双一流建设课程等教研教改项目20余项,曾获“贵州省第八届教学成果奖”三等奖,省级理论物理优秀教学团队,《理论力学》精品课程等。

  学院有“理论物理人才创新团队”、“电子制造产学研基地”等8个省级科研团队项目。近年来,已发表SCI、EI收录和核心期刊论文197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获国家授权专利109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9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省市级项目50项,在研经费1252万元;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贵州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2篇。承办了“全国第十一届低温工程大会”、“全国第五届五百米射电望远镜脉冲星研讨会”等9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

  依据学校面向基层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目标,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原则,积极为学生搭建锻炼和提高社会化能力的平台。学院现有家电维修协会、摄影协会、数学建模协会和电子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学生在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省级以上重大赛事中获全国二等奖4人、三等奖3人,获得省级一等奖6人、二等奖19人、三等奖36人;学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0余件,已获授权6件。学生的初次就业率均始终保持在96%以上,考取重庆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大学等211、985工程大学的硕士研究生56人。

  2.11遵义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简介及专业

  资源与环境学院成立于2013年12月,2014年9月正式招生。现有两个专业及两个专业方向: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应用化学(环境治理工程方向)、应用化学(环境监测与评价方向)。设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四个教研室。现有一个贵州省黔北土壤资源与环境特色重点实验室。两个研究所—环境生物技术与水污染控制研究所,土壤与山地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有一个与生物与农业科技学院共建的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与山地农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学院以区域经济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创新团队建设为基础,以平台建设为支撑,以应用研究与技术创新为重点,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使具有地域特色的研究成果与技术创新在省内外居于领先地位,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撑,以争取项目、形成成果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为纽带,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学院办学起点较高,拥有一支学历层次较高,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硕博比为88%。现有教师23人(来自全国19所高校或研究所,8位教师毕业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其中教授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人,4人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已获得科研立项共45项,总科研经费达465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3项,省科技厅项目14项,省教育厅项目9项,校级项目9项,横向项目2项。获得贵州省特色重点实验室平台项目1项。共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获得科研奖3项。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的科研团队,包括贵州省“千”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7人,贵州省科技特派员3人,贵州省“三区”科技人才8人,遵义市科技特派员3人。

  资源环境实验教学中心已有土壤与农化分析实验室、资源养分高效利用实验室、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室、水污染控制实验室、环境工程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环境遥感与资源信息系统中心、环境生物学实验室等实验室,拥有气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TOC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四通道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系统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约1000万元。

  学院以“立足黔北、面向贵州、辐射全国”为己任,着力强化学科建设、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的能力,全面增强学院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地方山地农业及环保行业培养“留得住、下得去、用得

  2.12遵义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始建于1999年,200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目前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和网络工程4个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1999年开始招专科生,2003年开始招本科生,通信工程2010年开始招本科生,物联网工程2013年开始招本科生,网络工程将于201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达600余人。

  拥有一支以学术和专业素养较高的教授、博士为主导,具有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35人,包括教授、副教授12人,博士4人,硕士20人。近年来,全院教师发表教学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核心以上50篇,被EI、ISTP等检索的有22篇;科研教研项目40余项,其中省级以上16项;项目经费共计200万元左右;2004年通过贵州省“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合格评估”,2008年“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成为校级重点学科(二级学科),2011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成为校级重点支持学科(一级学科),2011年建成目前黔北唯一的“云计算中心”,2012年搭建贵州省教育厅“物联网工程中心”平台,为本院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院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共计1000万元左右,有计算机语言实验室、传感网络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网络实验室、通信基础实验室、电路基础实验室、信号与系统实验室、移动通信实验室、嵌入式实验室等,为专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全院紧紧围绕培养合格本科应用型人才目标,坚持以生为本,积极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开展就业指导、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有效促进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除中小学外,在国内IT行业、银行、政府、国有企业等就业的占60%左右。每年都有几十名毕业生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成都等地知名IT企业实现高层次就业。

  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课外科技活动,从学科知识方面引导学生的成长成才,近年来学生参加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及各类科技竞赛活动获得国家级奖励10项、省级以上奖励达60余项;每年组织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并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实践队获贵州省委宣传部、团省委组织的“春晖行动——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团体”称号,团总支被授予省级“先进团组织”称号。

  遵循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网络系统、软件系统等研发、设计、应用、管理、维护及教学等工作的专业人才。乘着新一轮国家信息产业发展和贵州省工业强省的春风,我院发展必将迎来美好的明天!

  2.13遵义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简介及专业

  遵义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10个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美术方向)之一。现有美术学(师范类四年制)、视觉传达设计(非师范类四年制)2个本科专业,设有油画与版画、国画、书法、设计、理论与基础、实践教学、艺术设计等6个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45人,兼职教师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2人,占48.88%;讲师14人,占31.1%;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25人,占60%。现有独立完整的美术教学大楼(执艺楼),总建筑面积达18989.72㎡。

  美术学专业主要课程:艺术概论、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美术鉴赏、技法理论、美术课程与教学论、素描、色彩、油画、设计基础、版画、中国画、书法、篆刻、艺术实践、艺术考察等。

  美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美术教育,各高级、初级中学、职业中学,各培训机构艺术教育部门等;各单位广告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广告公司,传播公司等。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主要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三大构成、图形设计、摄影基础、民族民间美术、书法·篆刻、电脑辅助设计基础、现代设计史、版面设计、招贴设计、陶艺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室内设计、景观环境设计等。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广告、企划、图文设计、出版行业美编、企业宣传策划、包装设计、展示设计、装饰装修设计以及艺术设计培训机构等。

  美术学院发展较快,本科在校生从2004年9月的65人上升到2016年底的803人,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均在90%以上,培养出了“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王媛媛,“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入围奖”、“贵州省第三届大学生感动校园人物提名奖”获得者宋兴美和“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郭君等毕业生。

  2.14遵义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简介及专业

  音乐与舞蹈学院拥有一支学源结构合理、专业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全院教职工64人,其中有高级职称教师29人,中级职称教师22人、博士2人,硕士26人,在读硕士2人。部分教师毕业于世界著名的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英国利物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以及中央音乐学院等国内外著名高等学府。

  新蒲校区的执韵楼(音乐舞蹈大楼),有各种琴房270间,音乐教室16间,标准舞蹈练功房10间,容纳800人的音乐厅1间,容纳200人的小型音乐厅2间,大型歌舞排练厅1间,录音棚2间,数码钢琴教室3间,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3000万。

  音乐与舞蹈学院现有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编导三个本科专业和一个音乐教育专科专业,在读学生1000余人,2011年5月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高等学校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

  2.15体育学院简介及专业

  体育学院始建于1988年,2002年开始面向全国22个省、市、区招收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2012年获教育部批准同年开始招收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学生。

  一、场馆及设施:目前我院有可用于体育专业、公共体育教学、训练和课余锻炼的运动场馆标准400M田径场2块(含人工草坪足球场),五人制足球场块,综合体育馆座,游泳池1个,室外标准篮球场11块,排球场4块,室内网球场2块等,各类运动场馆面积达93662.04M2。随着新浦新校区体育运动区的建设施工,将极大地满足师生对体育锻炼的需求。

  二、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48人,分别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西南大学、成都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体育院校,学缘结构合理。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3人,具有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教师24人,博士1人,在读硕士1,市管专家1人,学院学术委员2人,学院学术带头人3人。教师年龄、职称、学缘结构合理,是一支充满活力,有较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并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

  体育学院下设体育理论与基础教育、体育教育训练、体育人文社会和民族传统体育四个教研室。大力推行教学改革、课程体系改革;加强课程建设,夯实专业基础课程,开设专业特色课程;确立教学中心地位,强化质量意识;完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中每年有多人分别考取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成都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等学校的硕士研究生。学生毕业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三、专业设置:

  (一)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文理兼收、授教育学学士)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体育教育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需要,既能从事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又能从事学校体育科研、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高质量留得住、用得上、下得去的应用型人才。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人体科学、学校体育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与竞赛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受到初步的体育科研训练,掌握从事体育活动时人体机能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增强体质的科学方法,具备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组织竞赛和裁判工作的基本能力。

  3、主干学科及课程

  主干学科:体育学,教育学,运动训练学

  主干基础课程: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保健学、学校体育学、体育学概论、体育统计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体育教学论、运动训练学等。

  主干术科课程:田径、篮球、排球、足球、武术、体操、健美操、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

  4、就业方向:中等以上学校和体育部门

  (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非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文理兼收、授教育学学士)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户外体育运动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需求的,具有良好的户外体育素养,掌握户外体育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户外体育运动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户外体育运动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从事户外体育工作的基本训练,初步形成户外体育活动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3、主干学科和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体育学、社会学。

  主干课程: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社会体育学概论、户外运动概论、户外运动基础技能、攀岩、探险、野外生存、定向运动、拓展训练、徒步、户外旅游地理、野外动植物鉴别等。

  4、就业方向

  从事户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从事各级各类学校、体育科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酒店、社区、健身娱乐俱乐部、康复医院、疗养院、福利院及政府机关各事业单位的体育保健工作。

  (三)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类、专科、学制三年、文理兼收)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体育教育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需要,能从事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高质量留得住、用得上、下得去的应用型人才。

  2、主要课程

  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保健学、学校体育学、小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田径、篮球、体操、武术、足球、排球、健美操等。

  3、就业方向

  从事小学、初中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教学工作;从事各级各类学校、社区的体育保健工作。

  四、党团建设:体育学院党总支十分重视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教育管理和培养工作,为致力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注重领导班子团结协作,本着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宗旨,寻找有效管理途径与方法,确立以党建促团建为主线,以思想教育和学生成才两手抓,充分发挥教学主阵地作用,积极开展针对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党团活动,注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效地促进了教育质量和学生成长成才工程的稳步提升。

  五、竞赛训练:在参加省级及以上大学生体育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

  1.2006年贵州省第一届大学生运动会获专业组田径团体第三名、篮球男子团体第六名、武术团体第四名和乒乓球女子团体第三名,田径打破一项贵州省大运会记录。

  2.2008年贵州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上获专业组团体总分第一名,打破八项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赛会纪录。

  3.2008年贵州省大学生定向越野锦标赛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4.2008年贵州省大学生健美操锦标赛获女子个人第一名、混合第三名及男子三人第三名成绩。

  5.2009年贵州省大学生篮球锦标赛上获女子专业组第二名、男子第七名。

  6.2009年参加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武术取得单项第五名(全国只取前六名),团体、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三等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

  7.2010年贵州省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获专业组田径团体第二名、游泳团体第四名、跆拳道团体第二名、武术团体第一名、羽毛球团体第四名、排球团体第四名和乒乓球男子团体第五名、女子篮球第四名、男子篮球第六名,专业组团体总分617.5分获第三名及田径打破5项贵州省大运会记录。

  8.2011年贵州省大学生篮球锦标赛获男子乙组第三名、女子乙组第二名。

  9.学校参加2011年迎接第九届民族运动会多彩贵州龙舟系列活动暨遵义市第四届“宏磊杯”龙舟比赛第六名。

  10.参加2012年贵州省首届武术运动会,荣获男子南拳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刀术第二名;长拳第四名、第六名;56式陈氏太极第四名。女子南拳第一名、第二名;刀术第一名、第二名;长拳第二名;个人全能第一名;传统Ⅰ类(八极拳)第一名。集体拳术一等奖。

  11. 学校参加2012年迎接贵州省第二届农民运动会多彩贵州龙舟系列活动暨遵义市红花岗区第三届“天蕴南加州杯”比赛第二名。

  12.2013年7月26日----2013年7月29日在河南郑州举行的由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主办的2013年全国高等院校健身气功比赛中,我院学生刘国燕、汪明胜、叶前熙、黎在敏经过三天的激烈角逐,获得健身气功普及功法集体八段锦二等奖,健身气功普及功法集体五禽戏三等奖,汪明胜获得个人竞赛功法五禽戏第七名的好成绩。

  13.学校参加2013年遵义市红花岗区“天蕴•南加州”杯第四届龙舟比赛获第五名。

  14.2013年10月31日-11月2日,遵义师范学院参加“贵州省第一届大学生山地户外运动会”,获团体第一名及“最佳组织奖”,多名队员获个人单项第一名。

  15.2013年11月,组队参加“2013年贵州省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获混双第二名,男子单打二等奖等。

  2.16 遵义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简介及专业

  学前教育

  (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授教育学学位、文理兼收)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具有良好道德情操和热爱学前教育专业思想,具有系统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知识、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幼儿园教育教学能力、管理能力以及科研能力,能够在学前教育机构从事保教工作的教师、教育行政管理者、教学研究者,以及其它儿童教育产业部门从事儿童的教养、教学科研、管理、宣传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学前教育学、游戏论、幼儿园经营与管理、幼儿音乐教育、幼儿美术教育、幼儿舞蹈教育、儿童文学、学前语言教育、学前教育评价、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等。

  就业方向:幼儿园、早期教育机构、学前教育机构以及妇幼保健院等学前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机构从事保教、教育行政管理、教学研究等相关工作。

  小学教育

  (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授教育学学位、文理兼收)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具有良好道德情操和热爱小学教育专业思想,具有系统小学教育基本理论知识、扎实的小学教育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以及科研能力使学生具备专业化的小学教师素养;在服务面向上定位于服务于地方基础教育,为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培养人才。

  主要课程:汉语基础、古典文学、信息技术基础、儿童游戏与活动组织设计、儿童文学、现当代中外文学、文学概论、高等数学、信息技术基础、数学实验与教学实践、写作、小学教育科研、学校管理学、教学艺术与班级管理、小学课堂教学诊断等。

  就业方向:主要从事小学教学和教学管理行政工作。

  教育学

  (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授教育学学位、文史类)

  培养目标:身心和谐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教育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胜任或从事现代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专业必修课: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原理、教育哲学、学校管理、教育行政学、班级管理技能等课程、微格教学理论与实践、比较教育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就业方向:可以从事教育研究人员、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教育行政文书、综合实践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师、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门教育培训人员、社会教育服务与咨询机构工作人员。

  应用心理学

  (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授教育学学位、文理兼收)

  培养目标:注重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系统掌握心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心理学相关领域工作和科学研究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心理学史、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治疗、心理辅导、犯罪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管理心理学、营销心理学、职业心理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等。

  就业方向:可以到行政、司法、教育、企事业单位、社会团队等部门从事心理学教学研究、心理咨询辅导、人事测评和培训、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社会服务等与心理学相关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