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介绍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于2008年2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立,同时挂温州市农科院牌子,系专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由温州市人民政府举办。其前身是1950年创办的浙江省立温州农业技术学校和1958年创办的温州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学校占地面积1700多亩(含温州种子种苗科技园1000亩),建筑面积27.5万平方米,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11000万元,馆藏纸质图书64万册、电子图书88万种。在编教职员工580多人,柔性引进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金宁一、中科院院士蒋有绪等院士专家32人,高级职称 169人(正高职称28人),博士53 人、硕士384 人,博士、硕士在专任教师中占比居全省高职前列;国务院特贴专家、省“151”人才、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优秀青年拔尖人才、市5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员等高层次专业人才(52人)总量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设有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园林与水利工程学院、动物科学学院、经贸管理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等6个二级学院(部),25个专业,涵盖农林牧渔、食品药品、财经商贸、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水利、土木建筑、资源环境与安全等8个专业大类。全日制在校生8100余人。
实施质量立校战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以生为本,建立以人文素质教育为主线、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培养能创新、会创业、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完整的人”。发挥国家级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平台作用,深入推进大学生“双创”教育,在校生创业率排名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97%以上,学校连续4年荣获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连续两年荣获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称号。重视教科研工作,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
实施科研强院战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历史上科研工作获得国务院嘉奖。坚持应用性科研发展理念,注重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同步发展,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拥有国家水稻原原种繁育基地、浙南作物育种重点实验室、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建有实体研究所15个。“十二五”以来,立项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91项、市厅级课题680项,外来到位科研经费连续多年保持全省高职院校领先水平。
坚持开门办学,服务乡村振兴。校地合作、科技特派员服务、科技示范与推广、政策咨询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工作特色鲜明。年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180万亩以上;发挥农科教一体优势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组建温州农民学院,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校成为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和中德农民培训合作试点单位,年均培训农业从业人员上万人次,农民培训工作成为全国示范。
坚持开放办学,强化对外合作。重视与国内本科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加强对台合作,与台湾高校开展双方教师互访、学生交流学习、科研合作等活动。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引进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与新西兰北方理工学院合作办学项目成功落地;积极开展中非合作交流,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学校将继续坚持农科教一体、产学研结合,努力建设全国先进农类特色高职院校、全省先进高职院校和省内一流农业科研强院。
学校领导
唐闻捷党委书记
全面主持学院党委工作
徐和昆党委副书记 院 长
全面主持学院行政工作
王 阳党委副书记
负责宣传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体育艺术、学生、就业、校友、武装、工会、共青团和分析检测工作,分管宣传部、社科部、学工部(人武部)、学生处(就业处、公寓管理中心、校友办)、工会、团委、分析测试中心,联系公共教学部。
林时进副院长、党委委员
负责后勤、基建、保卫、科技产业开发和计划生育工作,分管后勤处(海南基地管理中心)、保卫处、科技产业开发处。
施端银副院长、党委委员
负责党建、组织统战、老干部、图书、高等教育研究和学报编辑工作,分管组织部、统战部、图书馆、学报编辑部(高职教育研究所),联系经贸管理系。
叶曙光副院长、党委委员
负责人事、外事、计财、保密和信息化国际化工作,分管党院办(国际合作交流中心)、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计划财务处,联系园林水利工程系。
叶利勇纪委书记、党委委员
主持纪委工作,负责纪检、监察工作,协助院长分管审计工作,分管纪检监察室(审计室),联系动物科学系。
许立奎党委委员
负责科研、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藤桥基地建设工作,分管科研处、三农服务中心、基地建设与管理中心,联系农业与生物技术系。
骆秋琴党委委员
负责教学、招生、教学督导、成教、国际合作办学工作,分管教务处(招生办)、教学督导处、成教学院,联系信息技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