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区:
湖北
8492人关注
行政主管部门:
教育部
本科师范类公办211工程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介绍

  华中师范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占地面积120余万平方米,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首批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国家培养中、高等学校师资和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是在1903年创办的文华书院大学部(始于1871年创办的文华书院,1924年改名为华中大学)、1912年创办的中华大学、1949年创办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的基础上,1951年组建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改制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并由中原大学创始人之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1993年江泽民同志为学校九十周年校庆题词:“发展师范教育事业,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学校在百余年的发展中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汲取了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弘扬了革命文化教育的传统,形成了“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为国家培养了30多万优秀人才。

  学校下设31个教学科研单位,75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具备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的高等教育体系。目前各类全日制在校生近32000人,其中本科生近18000人,研究生11000多人,留学生2900多人。现有教职工3800余人,专任教师201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240人,博士生导师397人,专兼职院士、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教学名师”、“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各类国家级人才40人。

  学校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22个。中国语言文学和物理学等15个专业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28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7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各类科研机构、实验室、研究院(所、中心)60余个,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中国农村研究院、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文化部“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中国农村综合改革创新研究中心”等其他部委社科重点研究基地6个,首批“中国智库来源索引”(CTTI)2个(中国农村研究院与长江教育研究院),省级重点研究基地13个。此外,学校拥有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数字化学习),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夸克物质及探测技术、智能生物传感技术与健康),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网络媒体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农药与化学生物学、夸克与轻子物理、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信息技术),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1个(教育信息化),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教育数字媒体与可视化、夸克物质物理、绿色农药与合成化学)以及各类省级重点研究基地11个。

  “十二五”期间,学校科研经费快速增长,项目经费总量突破10亿。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总数、重大招标项目数排名稳定在全国高校前10位,教育部年度项目近10年立项总数排名全国第一,近五年保持全国排名前三。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奖获奖总数,连续三届位于全国高校前10位。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数,连续五届位居湖北高校前2位。自然科学方面实现973项目首席、国家创新群体、国家级研究基地等突破,累计发表SCI论文3000余篇,在Science、PNAS、PRL、JACS等有关学科高水平代表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累计获得湖北省科技奖励19项,其中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学校努力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现代人才培养思想,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有机结合。学校现有国家文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历史学、物理学),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湖北省品牌专业17个,是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高校和教育部信息化试点高校。毕业生以过硬的思想素质、良好的业务素质以及全面的综合素质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2013年,教育部对学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办学方向和办学质量得到充分肯定。

  多年来,学校形成了“博学、博爱、博雅”的“三博”校园文化,近150个学生社团活跃其中,“创新杯科学文化节”“树人杯艺术文化节”“博雅大讲堂”“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桂苑之歌”等成为我校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武汉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舞台。学校实现了校园无线网络及学生宿舍空调全覆盖,图书馆馆藏面积39689平方米,藏书300余万册,并具有先进的“校园文献网络化管理与服务系统”,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科技和文化交流,国际化水平位居全国高校第27位。先后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大批外籍专家和教师在校任教讲学。出国(境)研修、参加国际会议、开展合作科研的教师人数持续攀升。与国外大学共建四所孔子学院,积极选派汉语教师及志愿者赴国外开展汉语教学,传播中国语言与文化。大力推动学生的国际双向流动,每年选派大批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在校长短期的国际学生来自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全体华中师大人正以昂扬的斗志,为争取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校领导

  

华中师范大学

  党委书记 ​黄晓玫

  女,汉族,1963年10月出生,湖北襄阳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研究员。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7月于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毕业后留校参加工作,先后在党委组织部、教育部中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管理学院工作。历任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党委组织部部长兼党校常务副校长、校长助理。2009年11月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4年1月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兼任教育部中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主任。2017年2月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其间,在华中师范大学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第二学位、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共华中师范大学第九、十届委员会委员,第十、十一届委员会常委。

  校领导分工、所联系基层单位:主持学校党委工作。兼任党校校长。代管纪检监察工作,代管单位:纪委办(监察处)。联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

  校长 赵凌云

  男,1962年8月出生,湖南华容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百名跨世纪人才。第十届、十一届湖北省委委员。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

  1983年湖北财经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并留校任教,1987年获中南财经大学经济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和学位,1994年获中南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和学位。1983年7月至1999年1月在中南财经大学工作,先后任211办公室主任、校长助理。1999年1月任中南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00年5月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05年4月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成员。2008年2月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2008年10月任湖北省委财经办(省委农办)副主任(正厅级)。2012年4月任湖北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2013年11月任湖北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兼职)。2014年5月任湖北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兼职)。2017年4月任湖北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2018年7月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长期从事经济学领域研究,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一等奖等多个奖项。现兼任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湖北省经济学团体联合会副主席。

  

华中师范大学

  党委副书记 覃红

  男,1966年8月出生,土家族,湖北长阳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获学士学位;1991年在该校获硕士学位;1999年12月至2002年12月就读于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统计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02年10月至2002年12月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访问学者;2003年10月至2004年3月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1年7月至1999年12月任华中师范大学科研处办公室主任、副处长、直属支部书记;2004年4月至2010年1月任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处(部)处(部)长,其间2007年9月至2007年11月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青班学习;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兼党校常务副校长;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2014年1月至今任华中师范大学校党委副书记。

  长期从事试验设计,多元分析和生物统计研究,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数学学会均匀设计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试验设计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理事、美国《Mathematical Reviews》评论员。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

  校领导分工、所联系基层单位:分管学生工作、本科招生工作、共青团、安全保卫等工作。分管单位:学工部(处)(人武部)、研工部、学生就业工作处、团委、保卫处。联系学院:心理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

  党委副书记 陈厚丰

  陈厚丰,男,汉族,1963年6月出生,湖南攸县人。中共党员,教育学博士,研究员。1981年8月参加工作,199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2年毕业于湖南教育学院(现湖南师范大学)政史系政治理论专业,2004年毕业于湖南大学高教所高等教育学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高教所高等教育学专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期间,1998年10~12月湖南省高校工委党校第14期处长进修班培训,任班党支部书记;2011年3~6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35期高校中青班培训;2014年7-8月赴美国研修,获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培训证书。

  1992年8月进入湖南大学工作,先后任人文社科系教师兼中国革命史教研室党支部书记、校党委办主任科员、副主任(副处),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正处,主持工作)、主任,发展规划办副主任(正处,主持工作),党委宣传部部长,学校办公室(党委办、校长办)主任兼信息化办主任、校保密办主任、军工保密办主任、机关二总支书记,党委统战部部长兼机关二总支书记。2008年7~12月借调到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工作。2013年晋升为四级职员,2012年11月当选湖南大学第八届党委委员,2018年1月当选第十二届湖南省政协委员。2018年3月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长期从事高等教育学研究,主要领域为高等教育分类研究、高校分类与定位研究、大学排名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或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985工程”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重点课题5项、省级课题5项。获得宝钢教育奖(2007年)、湖南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6年)、厦门大学研究生科研成果特等奖(2007年)、中南地区学术著作一等奖(2005年)、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参与)、湖南省维稳工作先进个人(2014年)等奖励多项。出版《中国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研究》、《高等教育分类的理论逻辑与制度框架研究》专著2部,参编《大学战略规划与管理》等著作4部。兼任新华社特约分析员、中国高教学会会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评审专家、湖南省高校设置论证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评委会委员、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奖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社科项目评审组委员等。

  

华中师范大学

  副校长 蔡红生

  男,1959年出生,湖北省武汉人,中共党员,法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75年高中毕业后在武汉新洲插队锻炼;1979考入华中师范大学生科院学习;1983年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学士学位;2000年获法学硕士学位,2009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95年5月至1996年11月在美国内布拉斯州州立大学作访问学者,进修高等教育管理专业。1983年开始在华中师范大学生科院任学生政治辅导员、学生党支部书记,1990开始在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工作,历任主任科员、副部长、部长。2008年7月,任华中师范大学副校级干部,作为援疆干部任新疆师范大学任党委常委、副校长。2011年9月返校工作,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校园文化研究。承担了十多项国家和省级课题的研究;出版《中美大学校园文化比较研究》等学术著作,主编和参编书籍10多部;多篇研究报告被教育部和湖北省教育厅采用;发表论文50余篇。

  校领导分工、所联系基层单位:分管后勤、基建、国资管理、国内合作、校友等工作。分管单位:后勤保障部、基建处、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招标管理办公室)、国内合作与校友办公室、校医院。联系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化学学院、湖北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梁子湖校区建设指挥部。

  

华中师范大学

  副校长 彭南生

  男,汉族,1963年10月出生,湖北黄陂人,博士研究生学历,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1985年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1998年9月至2000年11月在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2001年9月至2002年6月担任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亚联董”访问学者。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任历史文化学院院长,2012年5月起任华中师范大学科研部部长兼社科处处长,2014年1月被任命为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

  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津贴。

  长期在华中师范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经济史,辛亥革命史。主持多项国家级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出版专著《中间经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中国近代手工业(1840-1936年)》等5部,在《历史研究》 《近代史研究》 《史学月刊》等权威与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2000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9年获教育部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1年获国家级精品教材奖,2013年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多次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校领导分工、所联系基层单位:分管人事、学科规划与建设、科研、产业、出版、学报等工作。分管单位:人事处(人才办)、发展规划处(学术委员会办公室)、科研部(社科处、科技处)、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出版社、学报、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联系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社会学院、信息管理学院、法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

  副校长 夏立新

  夏立新,男,汉族,1968年8月出生,湖北武汉人,博士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7月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图书情报专业;1995年9月至1997年7月在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历史文献学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1999年9月至2002年7月在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情报学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历任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助理馆员,武汉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职工,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副教授、教授。2012年11月任信息管理学院院长。2017年6月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校领导分工、所联系基层单位:分管本科教学、学位与研究生培养、实验设备、教师培训、继续教育、图书、档案、附属学校等工作,联系共青团工作,兼任教育部中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主任。分管单位:教务处、研究生院、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教师教育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图书馆、档案馆、一附中、附小。联系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计算机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

  校长助理 林更茂

  男,汉族,1970年2月出生,湖北新洲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研究员。现任校长助理,兼纪委副书记、监察处处长。

  1991年7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并留校工作。曾任华中师范大学俄语系分团委书记、辅导员、俄语系办公室主任。1997年6月任华中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其间:1998年3—9月教育部思政司借调;2001年5月—2002年6月主持工作),2002年6月任华中师范大学团委书记。2004年3月任华中师范大学办公室主任。(期间:2008年2—5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29期中青班学习)。2010年1月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学校办公室主任。2012年5月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助理、纪委副书记兼监察处处长。(其间:2013年3—6月,在湖北省委党校参加“湖北省年轻干部成长工程”2013年中青班高校教育管理班学习)。2014年1月任校长助理,兼任纪委副书记、监察处长。

  共青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09-2012年兼任华中师范大学新闻发言人。中共华中师范大学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第七届、第八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领导分工:协助分管纪检、监察工作。兼任纪委副书记、监察处处长。

  

华中师范大学

  校长助理 任友洲

  任友洲,男,汉族,1964年10月5日出生,湖南南县人,研究生学历,研究员。1988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化学系本科专业毕业,本科学历,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于1988年6月参加工作,198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0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管理硕士毕业,获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学位。

  1988年6月—1992年8月在华中师范大学科研处工作,任副科长;1992年8月—1994年9月借调教育部港澳台办公室工作;1994年10月—1995年3月在华中师范大学外事处工作任科长;1995年3月—1995年9月借调教育部港澳台办和外事司出国处工作;1995年9月—1997年10月在华中师范大学外事处工作,任科长、副处长;1997年10月—1998年9月赴英国西敏斯特大学进修学习一年;1998年10月—2004年4月任华中师范大学外事处副处长(主持工作)、汉语文国际学院副院长;2004年4月—2010年9月任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常务副院长、港澳台办公室主任;2010年9月—2017年12月任华中师范大学人事处处长,2017年7月至今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助理。

  领导分工:分管梁子湖校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