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这首诗没有提到蝉的本身,只提到了蝉的习性与特点。这是一首借物咏怀的诗,通过写蝉的境遇联系到自身的遭遇。借蝉栖高饮露的个性来表现自己高洁的品格,表达了他虽仕途不顺,却坚守清高之志。
原文
蝉
唐代: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响亮的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在古代蝉文化中,蝉的品质是立身高洁、能够脱胎换骨、使精神升华。
古代诗人喜欢写蝉,是因为蝉作为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弱小生命体,朝饮甘露,暮咽高枝,夏生秋亡,在苍茫宇宙中虽然显得微不足道。然而正是它的这一生命规律博得了文人墨客的厚爱,蝉被带入诗词中成了较多的描写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