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
新时代属于奉献者
从“守岛英雄”王继才,到“时代楷模”黄大年;从“百姓信赖的老大哥”廖俊波,到“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他们以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已任,不负韶华、坚持奉献,新时代呼唤这样的奉献精神和理想追求。
新时代的爱国可以是具体而细微的
远离了战火,告别了饥寒,我们更需要用一种具体而细微的方式来书写爱国情怀。血洒疆场是爱国、爱岗敬业也是爱国;为国争光是爱国,诚实守信也是爱国;同仇敌忾是爱国,文明友善也是爱国。因此,爱国民可以轰轰烈烈,也可以具体而细微。
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普通人的爱国情怀
不是只有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青年才是爱国青年,作为社会中的一个平凡人,我们都扮演着一枚普通的“螺丝钉”的角色,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每一枚“螺丝钉”的付出和努力。少浪费一滴水,多珍惜一片草地;少一起安全事故,多一份生命保障,我们的家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强盛起来的。
“小家”与“大国”相互依存
“小家”与“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正因为感念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所以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国家情感于一体,我们主动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家国情怀”如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液,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大疫面前,暂时无法回到家乡的武汉人该如何安身?长沙伸出了温暖的手,给出了“不抛弃,不放弃”的妥善安置方案:对湖北来长沙人员,在排查无发热、咳嗽等疑似症状后,各区县市给予适当帮助,统一征用酒店,统一进行医学观察和隔离。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执行严格的防疫措施,来自疫源地的武汉同胞、湖北同胞正承受着之前难以想象的压力,历经漂泊辗转,身心俱疲。他们也是疫情的受害者,不是“罪人”,公众不应该也没必要“谈鄂色变”。
科学防疫不是冷漠、歧视和以邻为壑的借口。目前,很多出门在外又暂时无法回乡的湖北人成为了“漂泊的湖北人”,给他们安排符合防疫标准的集中安置场所,体现的是人性的温度,也是对疫情控制负责任的态度。
要警惕,不能把群防群控概念偷换成极端狭隘的“地方主义”。动辄祭出“不要某某地方人”“哪里来回哪里去”,这是念歪了经、唱错了调,把抗疫大业搞成了“地域黑”。
我们的共同敌人是病毒,不是具体哪个地方的人;我们战胜疫情的武器是科学和团结,而不是自乱阵脚。
从最功利的角度来说,也应该给来自疫源地的民众安排适当的住宿、饮食,方便集中管理、集中隔离,否则,只会把他们逼到躲避防疫措施的路上去,造成更大的社会风险。
目前,长沙市已经公布了对疫源地人员开放的定点服务场所,拿出了妥善的解决方案。上海也在落实对重点人员隔离医学观察,其中集中隔离了1098人(截至1月27日)。防疫大战才开始不久,集中安排疫源地人员的食宿,应该成为各地政府防疫措施中的标配。这是各地政府必须履行的责任,也是防疫系统工作的应有之义。按科学的防疫原理,进行统一登记、统一隔离,这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社会恐慌,也是城市应有的温度。
没有一个冬天是不可逾越的,我们相信,大地回春,隔离结束,疫情消散就在不远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