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7日语文科目的高考中,北京市的一名考生提前半小时交卷,自信回答试卷挺简单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看!
7日,全国高考正式开始。作为第一门开考的科目,高考语文的进行情况吸引了全国人民的关注。高考作文也同样是社会热议的重点。语文由于主观题较多,发挥空间其实比较大,说难不难,说易不易。但由于作文耗时较长,少有人能提前完卷。但今年,有一位考生提前半小时答完了高考语文卷子,走出考场。
这事发生在6月7日的北京人大附中考点,语文考试中有考生提前半小时交卷走出考场。该考生称,“语文本身就背的多一点,背的背好了,阅读练多了,感觉没什么难点,很简单,写完就出来了。
不少网友都表示出了震惊!有人猜测这位考生可能是已经稳妥保送清北了,所以底气十足。也有网友表示:人大附中的?那没事了。
2021年北京语文试卷多重文本阅读考查,与整套试卷考查的指导思想保持一致,坚持“立德树人”、“以考育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正面引导教学的积极作用。
本大题选取了一组关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的材料。这一科技类话题,有引导学生关注关注科技创新动向的教育意义。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树立文化自信,了解当代文化,理解复杂事理;这有助于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多重文本阅读的选材形式,材料为两则,5道小题,与2020年保持一致。总分继续减少,减至17分。多文本阅读与后面的文学类阅读之间的分值配比更加合理。该大题难度适宜,起步平易,有利于考生后面的正常发挥。
2021年的多重文本试题与往年相比,从试题考查题型看,仍然是客观题加主观题,5道小题中共有客观题4道,主观题1道。客观选择题考查的能力点基本稳定,主要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需要学生依据题目的要求或者根据一定的阅读目的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归纳、分析,这是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基本能力。因此,日常教学要从文本出发,加强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同时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对文本的信息的辨析、评价、感悟能力要有所加强,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点评专家: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高级教师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