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专业组”意味着考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优先从专业角度选择高校 并填报志愿。与现在志愿填报和录取方式相比,主要优势是扩大学生选择权,提高志愿满意度和满足率。
高考新模式和以往相比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同时也给志愿填报带来了明显的变化,最直观体现就是以下两点。
第一点:没有明确的文理之分
以前高中是直接分为文科理科的,考试时候也直接有文科理科的区别,在志愿填报上,也有明确的文理分科。理科基本不会选择文科学校和专业,文科也是一样。
而随着高考新模式的到来,这种泾渭分明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了。同学们在高中三年没有强制的文理分科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出选择。
在志愿填报时,也没有明确的文科还是理科专业,只要你所选的考试科目符合院校和专业要求,就可以填报。
不过尽管如此,大多数科目还是存在一定的文理偏好的,对某个专业某个院校有想法的同学,在选科的时候就要注意,看看具体的科目要求再做出选择。
第二点:同学们的选择更多了
在以前传统的高考模式下填报志愿,大约只能填报20多个志愿,但在新模式高考下的选择就不同了,根据不同地区的填报方式,能选择的志愿数量也不一样。
1、不可直接套用传统高考模式的录取分数线。
八省市新高考再选科目实行赋分制,高考分数的分布会不同以往,高校录取又以院校专业组(或专业)为单位,“录取线也会发生变化,直接套用会产生定位不准。
2、不可直接对照传统高考模式的‘一分一段表。
八省市采用“3+1+2”科目设置,会根据首选科目物理、历史对考生分别排序。这与传统高考文理分科排列相似,但因为考生还有2门再选科目不同,首选物理或历史的考生数量不等同于过去理科或文科的数量,因此分数排序又有不同,“直接套用过去文理科排序也会掉坑,要根据上述不同进行科学的换算”。
3、不可直接将一所高校的所有专业都视为同一层次的专业。
传统高考是按院校投档,一所大学有文科和理科两条录取线,校线上再分专业线,专业线差往往并不太大;新高考是按院校专业组(或专业)投档,一所大学设多少个专业组(专业)就会有多少条分数线。这些录取线之间可能差距较大,过去的文理两条线的参考价值发生了变化,考生和家长也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建议还是考虑采用位次参考法。具体要考虑对比几个数据,大概看一下趋势。
看去年的文理总人数,文理总计划,招生计划;看今年考试总人数、物理首选和历史首选总人数,以及首选历史、物理的计划数;看去年和今年的各项数据的变化幅度大不?相差较大,位次定位时就把幅度再调大点;相差不大,参考性就会更有价值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