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今年高考志愿填报书第一页的表格,可以看到往年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您可以发现,同样的理科500分,在每年的含义却不同,有的年份该分数就可以上一本院校,而有的年份则不能。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是你查看往年各高校录取分数时的参考坐标。
把“大厚本”看“薄”。每年都有不少考生家长拿到大厚本就发怵,面对着数百所院校三年的各类数据,不知从何下手,生怕漏掉一些数据,结果反到找不着头绪了。因此在拿到大厚本前,要先给自己定好位。
考生可以根据高中三年的成绩,特别是期末、一模的考试成绩,校排名,区县排名分析出自己在考生群体中的位置(也可以根据这个位置,预测一下自己的成绩范围,是一本线上20分,或是二本线边缘)。有了合理的自我定位,就可以结合考生的成绩,有针对性的查找相应层次的院校。考生不用把整本书都看完,经过筛选,只看与自己成绩相当的院校,大“厚”本自然变“薄”了。
1.院校及专业录取分数“去两头看中间”
考生在看各院校的录取分数时,最好不拿人数分布较少的高分段和低分段做参考,因为高分段和低分段一般是特殊情况,低分段可能是特殊政策招收的考生,高分段可能是二志愿进来的。相比较而言,考生分布密集的中间分数段更能如实反映该院校(专业)的录取情况,这个分数段是最具参考价值的。当然,这只是对大部分院校而言,有些院校招生人数少,或者有招不满的情况,看某一段或几段分数就可以了。
2.模考成绩不能与“大厚本”“对号入座”
比如某考生一模考了550分,就去大本里找550分能被哪些院校录取,这是极其错误的,十有八九会低报或失误。那么应该怎样使用这些数据呢?一方面,可以把院校的录取分数分布与当年的各批次的控制线相比照,从中看出该院校在相应批次中的位置;另一方面,考生可以通过自己“一模”、“二模”成绩对应本区县划定的参考线之间的分差来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