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考生在志愿填报之前,会了解一下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也有很多同学会注意到,除了录取分之外,还有一个院校投档分。投档分和录取分一样吗?超投档分多少才稳妥?关于这两个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小编会在本期文章中为大家解答。
不一样。投档分和录取分其实是两个概念。
根据定义,投档分数线全称院校投档分数线,也称调档线或提档线。是指以院校为单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类(如文科或理科)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1:1.3以内),在对第一志愿投档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院校调档最低成绩标准。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投档分数线。而高校按照提档线提取学生志愿档案之后,按分数从高到低的顺序择优录取,最后一名考生的高考总分就是我们所说的录取分。一般来说,学校实际的录取分可能等于录取分,也可能高于录取分。
举个例子,在今年的志愿填报中,A学校计划录取100人,但为了防止提档的考生中有人报考条件不达标而被退档,省招办在填报该学校的考生中,会按招生计划数的1.3倍提取前130名考生的志愿档案,并按总分高低进行排序,排在第130名的考生分数就是A学校的投档线。
但在实际录取时,A学校并不会将130名考生全部录取。如果被提档的考生中,有人达不到自己报考专业的分数而又不服从调剂,又或者单科成绩、体检等条件不达标,这些考生会被退档,而后30名会作为“替补”被录取。将最终被录取的100名考生按总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第100名考生的总分,就是A学校的最低录取分。
高考录取分数线,是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录取分数线。该分数线,每年高考结束后,由省级教育招生主管部门统计后公布。
高考录取分数线分为本科线,专科线。各学校根据自身的投档人数和计划招生人数划定本校最低录取分数线。各校的投档人数是根据各校在本省录取人数的1.2倍投档,投档以后学校招生办从这1.2倍中以分数和志愿为主,参考学生档案中的其他信息,按计划内人数录取,其录取的学生中最低分就是该校的录取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