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是怎样灭亡的 原因有哪些

文/无所谓
专题:

公元220年,曹操次子曹丕逼迫汉献帝让位,东汉宣布灭亡。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汉朝。以下是小编的整理,大家可以参考。

东汉灭亡的原因

1、东汉时期宦官和外戚专政,导致当时政治局面十分混乱。史料中有过记录,汉和帝不到十岁就登基坐上皇位,实际掌权的人是窦太后以及窦氏家族的人。公元前92年,汉和帝联合宦官郑众发动政变,把窦氏党羽斩杀殆尽。而郑众在此事中立下大功,被汉和帝封为侯,开启了宦官制度。

2、东汉王朝的统治者大多资质平平,也是导致汉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史料中有过记录,公元前161年,汉恒帝公开向贵族和百姓卖官,默许贵族们收刮财产。而且将候、羽林官等一些官位,制定了相应的价格。面对连年的灾荒,皇帝也是置若罔闻,国家的水利设施也从未得到过修缮。

3、黄巾起义的爆发,加速了东汉王朝的覆灭。史料中有过记录,东汉时期出现的太平道,以宣传道教为主要思想,并不承认皇帝的统治,推崇人人平等的概念。张角借着这个旗号发动群众,集结了三十万的百姓参与起义,势必要推翻东汉王朝。结果,汉灵帝派出去大量将士将这场起义镇压,耗费了大量的物资。

东汉的发展

公元9年,王莽篡夺西汉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历时210年。新朝后来被农民起义推翻。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借鉴高祖休养生息政策,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合并州县,整顿吏治,缓和了阶级矛盾;他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了民族之间的矛盾。到光武后期,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皇帝大多年幼,政权由太后主持,太后重用亲戚,造成外戚专权的局面,皇帝长大后,依赖身边的宦官铲除外戚,使宦官把持朝政。如此往复,造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局面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灭亡。

政治的腐败,使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加上自然灾害的频发,最终爆发了农民起义。张角创立太平道,利用宗教聚集民众起义,由于起义者头裹黄巾,这次起义被称为黄巾起义,黄巾起义最后以失败告终。这次起义沉重地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小编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