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往的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强基计划不需要单独提交报名材料。但仍有北航等校需要上传个人陈述等报名材料;北大、清华需要平时成绩、个人陈述和获奖证书等全套材料。2023年情况以各校当年实际相关要求为准。
1、报名申请表、获奖证书、高中阶段文化课成绩。
这几项材料最能直接体现出考生的学科特长和综合素质,获奖证书和高中阶段文化课成绩更是高校自主招生初审重要参考指标。
2、特殊材料。
高校需要考生报名时提供的其他材料往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复旦博雅杯报名时需要提供的书评。
3、模考成绩。
模考成绩能直接体现考生现阶段学习状况,但因自主招生报名时,部分中学可能还未进行一模、二模考试,所以给予4颗星。
4、自荐信、推荐信。
自荐信是反映考生兴趣、爱好、学习成长、彰显考生个性的重要形式。一份精心准备、含金量高的自荐信,可以成为考生在初审环节赢得竞争的筹码,但一般不具有决定性作用。
专家或学校的实名推荐,能更全面的展示考生特长和创新潜质,但推荐信并不是必备材料,作用更多的是锦上添花。
5、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
学考更多的是影响综合评价招生,对自主招生作用有限,但是部分院校自主招生对江苏考生有要求。如:2018年上海交大要求江苏自主招生考生的两门选测科目等级需达到1A1B。
6、其他证明材料。
该类材料更多的是辅助作用,证明考生的综合素质优秀或者具有创新潜质等。
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通常会建议家长、考生采取“冲、稳、保”相结合的策略选择目标院校,然而,强基计划只能报考一所高校,考生、家长又该如何选择?
(一)“冲”策略
虽然强基计划入围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确定,但仍有15%的校测可发挥考生的自身特长。在此基础上,家长和考生可依据考生发展空间,在高校层级上“冲一冲”。
“冲”策略优点:可以最大程度发挥考生的分数优势,通过裸分+校测优势选择更好的院校和专业。
“冲”策略缺点:假如考生高考或校测失误,导致分数不占绝对优势,会有专业调剂的风险,而且录取风险也比较大。
(二)“稳”策略
该策略指的是考生选择院校的录取分数比自己平时成绩略高或者相当的定位报考策略。
“稳”策略优点:对比“冲”策略报考,成功的把握要大得多,当然风险也比较小。“稳”策略最大的好处是考生被高校录取的机会更大。
“稳”策略缺点:考生高考后,通过强基计划报考的考生可能存在实考分+校测分数的总成绩高于该校录取分数线的情况,在分数上有些“浪费”,而且强基计划是锁档的,一旦被强基录取,将无法参加后续批次招生。
(三)“保”策略
“保”指考生选择院校的录取分数低于自己平时成绩的定位策略,假如高考发挥失利,可作为保底院校。此策略适用于考生平时成绩大起大落起伏不定的考生。
大家可以根据上述三种策略的优缺点、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院校的限报、调剂政策,综合考虑,做出慎重抉择,希望大家都可以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