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防护水土流失的措施有哪些

文/冷荼
专题: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减少坡面径流量,减缓径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冲能力,并尽可能抬高侵蚀基准面。强化造林治理。主要用于水土流失严重,面积集中,植被稀疏,无法采用封禁措施治理的侵蚀区,其治理技术要点是:适地、适树、营养袋育苗,整地施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内容,大家可以参考。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第一,造林种草,建设生态型经济型水土保持防护林体系,它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径流、改善局部地区的水循环,调节局部地区气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是防止土壤侵蚀,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促进黄土高原经济发展,摆脱贫困落后状态的重要措施。

第二,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在25°以上的陡坡开垦种植,像这些地带应退耕还林还牧。对25°以下的坡耕地实行改造措施,因地制宜地加快坡耕地的治理步伐。

第三,以沟道小流域为单元,充分利用水沙资源在沟道建立以拦泥沙、淤坝地、扩大耕地为目的的大、中、小型淤地坝体系工程。实践证明沟道坝系建设在拦沙和农业经济的发展上发挥了显著的作用,特别是在减少黄河输沙量方面是一项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

第四,小流域的综合治量与开发,小流域治量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的一个单元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它反映了区域水土流失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但又充分地体现了地段性特征。

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

1、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黄土高原的成因,也就是黄土的来源,比较公认的说法是“风成说”,主要是是第四纪冰期干冷气候条件下的风力沉积物。

在干冷的气候条件下,位于黄土高原西部的大陆内部地区气候更为干旱,大片沙土裸露,在西北风的作用下,搬运大量沙尘至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风力减弱而沉积,年复一年,最终形成厚厚的黄土堆积。

2、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

由于黄土高原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并容易出现暴雨,造成比较大的地表径流,而且由于地势起伏较大,流水速度较快。

加上黄土这种土壤本身的土质就十分疏松,植被覆盖率低,缺乏对土壤的保护,因此该地区的流水侵蚀作用非常强烈,形成黄土高原崎岖不平的地表形态。

小编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