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志愿一是以成绩为基础;二是院校综合情况,考生在选择时,既要看院校的历史、地域,也要看院校综合办学实力;三是考虑兴趣爱好、专业就业等因素;四是结合身体等条件;五是注意志愿之间梯度的问题,建议高、中、低搭配填报,较为合理,避免退档风险。
1.了解自己和敌人。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败。”如果你做好了“知己”的定位,你也应该做好“知己知彼”的工作。“知彼知彼”的过程,除了了解政策法规外,还要了解各招生机构的基本情况。例如,学校当年的招生章程和招生计划、晋升线、专业线、师资队伍、专业设置、学科专业、就业和前几年在全省的继续教育等。
2.初选志愿。“初选志愿”是结合自己的成绩定位,确定目标院校。
3.模拟填报志愿。高考志愿都是在网上填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逾期不予补报,所以提前模拟有备无患。
高考成绩出来之后在选择院校的时候考生和家长需要做好以下准备:
一、提前查阅目标院校往年录取分数线及招生情况等
分数出来之后,即使省控线还没出来,考生依旧可以根据分数,大致可以预估自己可以报考哪些学校。那么在可报志愿的学校中考生要提前查阅目标院校往年录取分数线,建议可以参考近5年的数据,作分析,尽量保证能够录取,然后就是目标专业的数据收集与分析。
同时一定要大量搜集目标院校的资料,了解招生政策,熟悉有关规定,熟读目标院校招生章程。
针对院校的了解,考生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1、学科情况
院校各学科的情况,目标专业学科是否是本校的重点学科,师资力量以及发展前景等
2、招生计划
该院校专业历年在考生所在省份的招生计划人数,了解招生的最高分、最低分以及平均分值
3、就业情况
该校目标专业在社会上的就业情况
4、目标专业的学费标准
5、是否有学科成绩要求
该专业录取的时候是否有相关学科成绩要求
二、明确各批次志愿填报时间及事宜安排
在高考志愿填报之前,考生首先需要了解各批次志愿填报时间、志愿设置及录取结果、还有征集志愿时间等等。总之一定不要因为粗心大意错过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