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意思是孝顺的行为可以分成三个等级:最高一等的是言语、行为和内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骂侮辱父母,对他们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给他们养老送终。
1、汉文帝刘恒,汉高祖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即帝位。
他仁孝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担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2、蔡顺,汉代汝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
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
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
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3、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
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
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1、曾子曰:“夫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后也;忠,德之正也。”——《曾子.子思子》
【译文】曾子说:“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兄长,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
2、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
【译文】孟子说:“君子有三大快乐,称王天下不在其中。父母健在, 兄弟平安、没有怨恨,这是第一大快乐;上不愧对于天,下不愧对于人,这是第二大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大快乐。
3、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孟子
【译文】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4、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省心录》
【译文】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也就对你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就敬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