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高考是黑色的六月,因为它太重要了,一纸定乾坤。我走过高三,也走过高四。作为一个侥幸实现梦想的学子,我收获了很多,感悟了很多。往下看看,也许对你有启发!
作文大赛一等奖而参加北大自主招生面试时,面试官甚至不知道他所就读的惠州一中位于哪个省份。
在这所在他之前从未有人考入过北大的学校里,他原本是理科生,但因物理成绩始终徘徊在二三十分之间而不得不改学文科。此后,他的成绩有所好转,但直到高三上学期结束时,仍然排在全年级100名开外。
大一时,他在《萌芽》杂志写下《一道论证题》,试图向人们证明“高中可以用一年的时间弥补任何的遗憾,只要你下定了决心”。他在文末留下自己的通信地址,邀请中学生和他一道证明这道题目。文章发表后两年多里,他收到了接近1万封信件。
他以北大历史系总分排名第一的成绩结束4年的本科学业。
沉浸于文学世界不可自拔成绩在全班稳居倒数前十
整个中学阶段,孙宇晨从来都不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好学生”。初中时他就读于一所寄宿制学校,他对3年初中生活的记忆,大多与网游有关。为了玩网游,他常常装病回家休息,晚上趁父亲熟睡后溜去网吧,再在清晨父亲睡醒之前赶回家。
中考前他突然“觉醒”,用功学习了半年,跌跌撞撞地考入了惠州一中。
进入高中后,他对网游的热情骤减,因为他发现了新的兴趣点———小说。受在大学中文系任教的父亲影响,他接触了王小波的作品,并因此开始疯狂阅读各类小说。他说:“沉溺于小说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有一个引诱者,我的引诱者就是王小波。”
点击查看:复读一年高考逆袭清华真实案例
在王小波“时代三部曲”的“引诱”之下,他整日沉浸于文学的世界中不可自拔。除了班主任的英语课不方便逃课外,其他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图书馆看小说。全班48个人,他的成绩“稳居倒数前十”,老师们对他的期望是“保惠大(惠州大学)、冲汕大(汕头大学)”。
那时的孙宇晨认为,应试教育和文学理想是对立的,在他看来,接受“全面平庸”的应试教育近乎“奇耻大辱”,“有限的时间与精力无法覆盖诸多不擅长的学科,数学对于一个专于文史的人来说,真可谓是惨痛的悲剧。”他因此而并不在乎考试成绩,即使全科挂红灯也无所谓。
必须纵身跳入应试教育的河水中尽管也许会将棱角冲刷干净
带着二三十分的数学、物理成绩,孙宇晨在高二时不得不选择转为文科生。此时的他发现自己已不再像高一时那样不带任何功利性地“为了看书而看书”,而已经开始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他坚信自己有着过人的才能,而身边的很多同学却“不知道这世界上除了做题还有何物”。
但现实却不断地给他挫败感,“400多分的成绩,我连自我安慰的理由都找不出”。
强烈的挫败感使他开始考虑与常规的升学之路彻底决裂,他开始想办法给自己找一条出路,一条不是高考的出路。
带着极高的期望,他先后报名参加了第八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和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结果却黯然落选。这对他产生了极大的打击,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必须纵身跳入应试教育的河水中,尽管它也许会将我这块石头的棱角冲刷干净”。
他为自己定下五项要求:第一是把所有与应试无关的书全部搬回家,只留下一本胡适的晚年谈话录;第二是绝对不进图书馆,所有课程一堂都不能缺;第三是收起对老师的爱憎,以获得应试的知识为目的;第四是保证晚自修的时间,3小时积极进行应试训练;第五是制订每天的计划,并严格完成。
带着450分左右的模拟考试成绩和上述五项对自己的要求,孙宇晨进入了高三。他给自己偷偷定下冲刺目标:中山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极限的非分之想”,则是中国人民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王小波的母校。
最强高考励志书,淘宝搜索《高考读文库》购买
一年时间成功完成从三本到北大的冲刺
孙宇晨执行五项要求的初始阶段,成效并不明显。但他觉得自己已经没有选择,“就像一个人临死的时候,他只想活,没有其他的目的了。”在他看来,到了高三的冲刺期,方法已经是次要的,最关键的是态度和坚持。
渐渐地,他的成绩逼近了600分,但增长势头也就此放缓。他的成绩在590分至600分之间徘徊了很久,他意识到,自己陷入了瓶颈期。在广东省,600分左右的高考成绩将意味着他很有可能无法考上重点大学。
而就在此时,他获得了第九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复试资格,当时距离高考还有6个月。
老师和父母都劝他不要去上海参加复试,但孙宇晨觉得自己“理想主义开始重新萌动”,抛下所有顾虑,前往上海参加复试。
事实证明,他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他顺利拿到一等奖,随后的高校见面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程郁缀和招生办公室主任刘明利看中了他身上的理想主义,给予了他参加北大自主招生的资格,可在高考时于录取分数线下20分录取。而这意味着,若想考入北大,他还需要在剩下的5个月内将成绩再提高50分。
此后令他感到神奇的是,他此前最头疼的英语,从参加完“新概念”后的第一次考试起就彻底冲破了瓶颈———此前他的英语成绩从未上过100分,而自那次考试起,就从未下过110分。而其他科目的成绩,也都在稳步提升。
他后来如此解释这种“完完全全的飞跃”:每个人的潜能其实往往是被过低的自我预期所压抑,而过低的自我预期则源于外在制度压迫。他觉得,应试教育的深层次问题在于分数崇拜,强调全面平庸。“在应试教育话语体系中,所谓好学生皆是成绩好的,坏学生皆是成绩坏的,分数评价变成了道德价值判断,人格被分数体系不断否定,破罐子破摔也不足为奇了。”在他看来,恰如其分的“新概念”一等奖肯定,是成功的关键性因素。
在他前进的脚步中,高考如期而至。他最终考出语文115分、数学132分、英语130分、综合146分、历史127分、总分650分的出色成绩,成功完成了从三本向北大的冲刺。
在北大相对更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他如鱼得水。他先习中文,后学历史,成绩稳居历史系第一。他担任北大西学社社长,代表北大赴荷兰海牙参加世界模拟联合国大会,还曾获演讲十佳称号。
在那篇引来近万封回信的《一道论证题》的结尾,他如此写道:“我相信自己的才华从来没有被应试教育的河水冲刷殆尽,而是我真正成功地挑战了应试教育。最后,我仅仅有两点希望:一是希望有理想的人不要向现实低头;二是希望大家一起帮我做这道题目,我希望它在你们每个人身上都成立。”
高三时,生活单调并且乏味。我的成绩一直在中等偏上的区域徘徊。因为觉得自己考一个二本的学校还是可以的,所以我从未努力学习过,每天都过着无所谓的生活。上课时听时不听,自习时无所事事,习题、作业想做才做,模拟考前也不认真复习。每次考试之后,考得好并不觉得欣喜,考砸了也不会懊恼灰心。高三上学期末,我甚至开始厌学。我变得讨厌坐在教室里,一看到星星般繁多的习题就心情烦躁。我渴望到外面去,无论哪里都好,只要不是教室。于是我逃课,虽然只是周六、周日下午的自习课。
我没有钻进网吧或别的地方去玩,只是在大街上走来走去,背着一个空空的书包,心里也是空空的……现在与我同寝的女孩谈起高三时,有着截然不同的情感和体会。一个女孩说,高三对于她是痛苦而且麻木的,残酷的竞争、沉重的压力,一次次压得她喘不过气。另一个女孩却说,她的高三幸福又充实,每天不停地做题、背书,虽然累,但很快乐。而我的高三,没有痛苦,但也没有快乐……高考,我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落榜了,正符合了那年语文的作文题。整整一年的得过且过,让二本学校距离我都是那么遥远。说不清知道成绩后我的感觉是什么,起初是不相信,然后便有了伤心、悔恨、自责……不甘心上一个三本学校,我便选择了复读。去学校报到之前,我对复读充满了好奇。然而真到了那一天,我却害怕了。
妈妈走的时候,我好难过。泪水在眼眶里转了好几圈,我强忍着不让它掉下来,我怕妈妈见了会担心。我笑着对她说再见,但我真的好想放弃复读,跟妈妈回家去。可是复读是我自己的选择,我要完成它。真正生活在这里,才发现现实与我所想的背道而驰。学校在离家三小时车程的一个县城,并且是老城区的最北边,偏僻得让人难以置信,学生一律不许出校门,每周只有星期日下午第四节课可以自由活动,每四个星期才有一天半假,可我单单花在路上的时间就一天,只能在家待一个晚上加一个上午。
每天不到五点半就要起床出早操,然后便是一整天的忙碌,一直到晚上十点熄灯。那是怎样的痛苦煎熬啊,我想逃了,即使做一个可耻的逃兵也无所谓。就在我的逃跑计划即将成功的时候,班主任的几句话让我犹豫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一年的辛苦换来的是明年六月的快乐果实,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是呀,也许这一年是我人生中的一道坎,不勇敢面对就永远越不过去,人生也将在这一刻停滞不前。最后,我还是留下来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也渐渐发掘出不少复读生活的快乐。“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早晨跑操时,其他人在背小本本,我则仰头看天。天气晴朗时繁星满天,我总能找到猎户座。教室里的空气也不像我想的那样死气沉沉,课间时有欢笑,也有歌声。虽然一天中在寝室的时间不长,但我们总是能开着玩笑,讲着趣事。只有周日下午一节课自由时间,那就好好利用它吧,跟妈妈、朋友通电话,倾诉自己的快乐和痛苦。原来这里的生活也是美好的。更快地接近成功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的成绩提高了145分,从距离二本线几十分变成超过一本线45分。你是否好奇我用了什么招数提高了成绩呢?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都是些众所周知的方法。学莫先于立志。理想,决定一个人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并为其提供前进动力。每个考生心目中肯定都有自己理想的大学,若没有,那便赶快寻找一个吧。有了目标,就知道劲儿该往哪儿使。当时我的目标是吉林大学,因为有个朋友在吉大学习软件工程。因为担心考不上,我每天都很努力地学。我还在一张书签背面写下了“目标吉大!”几个字,时刻激励着自己。
虽然我并没有进入吉大,而是选择了海滨城市大连,但正是吉大这个理想,让我在疲乏、厌倦的时候继续学习,并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停止在山谷的人永远也翻不过大山。好的理想便是一个好的开端。只有理想却不努力,那理想便是空想。理想的花苞需要勤奋去浇灌才能开放。天才出自勤奋,这是真理。不管多么聪明的人,如果不勤奋,也终将一事无成。我不是一个十分勤奋的学生,但也比以前勤奋了许多。虽然我没有自己买习题册或辅导书,但老师发下的习题和卷子我都认真地去做,也认真改错。自习课时,我或者做一套题,或者看看课本整理笔记等。
这在以前,那肯定是我发呆的时刻。在班里140个同学中,我一定是做题最少的人,但只是一点点的勤奋就让我受益匪浅,更何况是更多的勤奋呢?学习应勤奋,但我是坚决不会在晚上11点后仍然挑灯夜读的。白天的紧张学习已经让人很累了,大晚上的还要不停地使唤大脑,这会使我们的学习效率十分低下,并且晚上就是用来睡觉休息的。如果睡眠不好,就会影响第二天一整天的学习效果。用晚上几个小时低效的学习替换一天的有效学习,谁都知道是不划算的。学海本无涯,唯勤是岸。合理安排时间,勤奋学习,才能迎来金色的六月。
好方法就如一条捷径,让我们更快地接近成功。及时总结,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我的方法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但我还是想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课上认真听讲。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就是课堂,老师讲授的内容也是多年总结下来的。课上认真听讲45分钟,顶得上课下埋头学习一个半小时。上课时我总是把老师黑板上写的、口头上说的所有要点都记录下来,课后再总结分类,不放过任何信息。二、改错和满分答卷。
已经跌倒过一次,怎么能在相同的地方再跌倒一次?改错,不只是简单地改正一道题,从中还能获得自己不熟悉的知识和正确的解题思路。每次考完试后,要改正每道错题,使卷子成为满分答卷。还可以将题目拓展,变换成其他题型,举一反三,做成一份超满分答卷。三、不同科目有不同方法。语文注重平时积累;数学要在大量做题中领悟做题思路和技巧;英语阅读和词汇十分重要;生物虽是理科,但很多东西需要背下来,应该勤看课本;化学要注意实验和对物质特性的了解;物理需要理解,理解了题意,题就做对了一半。不能用它来悲伤
“你笑,全世界的人都跟你笑;你哭,全世界只有你一个人在哭。”在距离高考还有两个月的时候,由于前几次月考成绩不理想,加上我对学校生活的不适和厌倦,我的情绪变得非常糟糕。我无心学习,内心充满了烦躁。在这样紧张重要的时刻,我暂时放下学习,向班主任请假回家调整心态。在家的那几天,妈妈为我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陪我逛街买衣服,我还换了新发型,其间妈妈还找到一个心理咨询师为我排忧解难。我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心态也趋于平和。
三天之后,我带着一份好心情奔回学校,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良好的心态为考场上的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提供了保证。人要快乐,高考前更要快乐。若平时考试考得不好,那就和同学聊一些有意思的话题,然后笑成一团,不去想成绩,不去想高考。高考时也要让好心情伴随自己走入考场。正如朴树的一首歌中唱的那样:“你的生命它不长,不能用它来悲伤;那些坏天气,终于都会过去。”
曾经有人这样用鲁迅的作品形容高中各年级:高一,《呐喊》;高二,《彷徨》;高三,《狂人日记》;高四,《坟》。我要对你们说的是,高四并不是“坟”。作为一个复读生,我深知复读生承受着比应届生更多、更重的压力,但这并不足以压垮我们,只因复读生有着更多的复习时间和学习经验。在学习中寻找快乐、制造快乐,高四生活一样可以生机勃勃、欢声笑语,高四的金子也能发光。有付出就有收获,一年的辛勤劳动会换来丰硕的果实。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属于你们的时间离零越来越近,重视起每一节课、每一道题、每一分、每一秒,在2016年的夏天伊始,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卷。
苑子文和苑子豪是一对双胞胎,出生于河北廊坊。哥俩一出生就胖乎乎的。可谓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更是全家人的骄傲和开心果。聪明活泼的哥俩很快到了上学的年龄,因为二人调皮贪玩得很,因此小学一年级的学习成绩一塌糊涂。
很快哥俩初中毕业,要参加中考了。结果二人都只考了年级100多名。上高中了,男生们都很重视自己的形象。哥俩瞧瞧自己肥胖的身形,开始自惭形秽。尤其是每次班级组织篮球赛,哥俩在操场上奔跑、抢球、投篮的动作,不时招来场边女生们的狂笑,每一次笑声都深深刺激着哥俩的心脏。
哥俩第一次郑重地坐在一起,商讨需要迫切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下决心减肥;二是把学习成绩提上去。哥哥说:"减肥的问题主要是节制吃和加强体育锻炼。而把学习成绩提上去这件事,就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一步步规划,先达到多少名,达到之后,再继续往前......"
二人一拍即合,制订出了详细的攻坚计划,最后打印出来,一式两份,都把它贴在自己床头,时刻提醒自己并监督对方。第二天就开始晨跑,每天早晚各3000米。一天,两天,腿开始疼得要命,甚至走路都一瘸一拐。但一到跑步的时间,二人仍会咬牙坚持。两周后腿不疼了,适应后,两人又把晨跑延长到6000米,直跑得大汗淋漓......
运动量大增了,食物却相应减少了。这对于平时爱吃美食的哥俩来说才是真正的考验。一天晚上,临睡前苑子文忽然感觉特别饿,手刚接触到食物,看到床头贴的"宏伟计划",他把食物扔得远远的,忍着饥挨着饿开始回顾白天的学习内容。以此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知什么时候,他睡着了,做了一个开心的梦,梦里全是花一样的笑脸。
这样一个月下来,两人竟都减掉了三四斤。一年下来,就减去了十多斤;在学习上,两人各自摸索着,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苑子豪很爱给同学讲题,"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会浪费时间,我却觉得既帮了同学又可以让自己重新理清思路"。课余时间,两人不是在图书馆就是上网查资料学习,学习成绩也由入学时的100名上升到50名、30名、20名。他们在明争暗赛,经常在微博上晒照片,既是向对方交代,又在向对方挑战。
就这样,在减肥和学习上,他们达到了一个又一个目标,高中三年成功甩掉40斤,减肥获得成功!由原来的小胖墩变成了瘦身帅哥,成绩也由原来入学时的年级100名到高三时年级数一数二的学霸,令全校师生刮目相看。苦,从来不是白吃的!2012年高考,哥哥苑子文以674分的成绩考入北大社学系。弟弟苑子豪以数学满分,总成绩683分的成绩考入北大国际关系学院!两人完成了一个重大的逆袭。
今年刚刚20岁的双胞胎兄弟,因一同考入北京大学以及帅气清新的相貌,被媒体广泛关注。北大入学当天,兄弟俩被记者拦住采访、拍照,并冠以"北大最帅双胞胎"的称号。《鲁豫有约》节目组请到了他们。江苏卫视益智节目《一站到底》更是让哥俩走在大街上也会被人认出,争着让签名,合影。
苑氏兄弟将自己变身潮男学霸的励志故事写成了《愿我的世界总有你二分之一》,销量突破10万册......二人不可思议的励志经历打动了不少网友。如今北大二年级的他们,仍是学霸中的学霸,拿着奖学金,当学生会干部,修了经济学的双学位。
兄弟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我们都不是天生幸运的那类人,但我们可以靠努力改变命运因为我们始终相信:“苦,从来不会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