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想要在2018年复读考生是非常的关心,今年的高考政策是什么的,小编整理复读指南,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的高考政策已经出台,新的政策最快2017年开始实施,部分省份先行先试,全国铺开预计在2018年高考。政策。
一、高考新政中怎么考?
1、语文、数学在新高考里,份量加重,这是两门必考科目;2、英语退出6月份统一高考,转而选择“社会考试”。这可以解读为“淡化”高考英语考试的重要性,不是不考英语,只是6月高考不考而已,英语还是要学还是要考(不出意外,应该是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2”),学生高中三年可以考多次,选择成绩最好的一次,转化成“等级”;3、高考将不再分文科、理科。高考考试科目除了语文、数学外,另外还会有目前文理科考试科目中的其他几科。具体考试科目会从目前的政史地理化生6科中选择。科目会减少,不会都考!
二、对复读生有何影响?
1、对于2016年高考复读生来说,新的高考政策对其没有任何影响。2017年高考之前,高考考试科目和现行考试科目保持一致。如果2015年高考没有考好的考生,可以选择复读这条路。2、如果你所在省份2017年高考实施高考新政策,那么如果你应届高三是2016年高考的话,那个时候选择复读,可能会有影响。毕竟一旦文理不分科了,文科生要学理科内容,理科生要学文科内容,很多考生会头大。3、2017年部分省份开始实施新高考,2018年全面铺开。那么对于2018年高考才实施新高考的省份来说,2017年高考是最后一次文理科分科。如果2017年高考没有考好,一旦决定复读,会出现上述第2条情况。
复读生仅需重考三科
复读生高考新规已经出台,今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终身有效,选考科目成绩两年内有效。这意味着,以往复读生重新高考需参加语、数、外、文综或理综考试科目,但今后复读生可在两年内仅重考语、数、外三门科目。这个复读生新规的曝光,对于高考生来说,有人欢喜有人忧,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小编为大家好好的分析:
以前考的科目太多,不少复读生不知道该怎么分配时间,也不知道该复习哪一科才是明智。如果未来复读生仅需重考三科,那么复读生就有更多的时间重点复习这三科,对于提高总体成绩大有裨益。显然,这个规定,对于复读生来说,是美梦也是机会。另外,对于应届生来说,算是噩梦,这个新政策,必定会增加复读生的机会,僧多粥少,降低了应届生录取的几率;而且复读生仅需重考三科,能有更多的时间重点复习,对于提高成绩有很大的帮助,也意味着应届生在竞争上,已经落后了。
录取分数线一视同仁
各省市教育考试院有关人士明确表示,复读生参加高考不会减分录取,和应届生一视同仁。并且少数民族考生复读后再次高考仍有加分,不存在对复读考生的歧视问题。
部分院校限制录取复读生
一般都是对年龄有限制的专业会拒绝录取复读生。报考军事院校的考生须是不超过20周岁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报考公安院校的考生年龄不超过22周岁,医学类8年制本硕博连读专业也只录取应届考生
报考军事院校的考生须是不超过20周岁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报考公安院校的考生年龄不超过22周岁,医学类8年制本硕博连读专业也只录取应届考生。
复读生难以享受“异地高考”政策
多地均出台了随迁子女就地高考的说明,但高考复读生就难以享受到这项政策红利。
1、考试科目的变化
高考改革前:改革前高考采取文理分科,考试科目一共有四科:语文、数学、外语、理综(或是文综);
高考改革后:改革后高考采取“3+3”的考试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剩下的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政治六科选三科进行考试,取消文理科考试区别;
新政实行时间: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即现在的初二生开始实行。
影响:文理分科,禁锢学习思维,不利于学生综合发展。
在中学,实行文理分科之后,理科生只懂得一天到晚的进行题海战术,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然而表象之下却忽略了日常情操和对于文史知识的了解,以至于到了大学之后缺乏文化底蕴。
而对于文科生而言,平常注重史政文化知识的积累,缺少思维能力的训练,一到考试就使劲背,完全是培养了“应试性人才”,显然,这也是有重大缺陷的。
文理不分科才是对于学生的未来负责,便于学生在中学阶段掌握综合的文化素质,在大学能够继续发挥综合优势,也为学生在大学阶段提供了多种选择渠道,更为
2、学业水平考试
改革前:九科集中在毕业当年一月份一次性考试,考试作为高招毕业和少数高考专业录取的参考;
改革后: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考科目,合格性考试在高二、高三期末各组织一次(含补考),为高中毕业的依据;选考科目考试时间为高考结束之后,选三科考试计入高考总成绩。
新政实行时间: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即现在的初二生开始实行。
影响:首先,高校会逐渐重视对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重视,有助于高三学生重视水平考试而不是单纯当做高中毕业考试;
其次,改革后,物化生,政史地六科考试排在高考之后,也有助于减轻高三考生的压力;
最后,三科选三门考试,有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学科兴趣而不是机械简单的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