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被朱温给灭亡的,公元907年,朱温逼迫李柷把皇位禅让给他,李柷死后,后梁议定的谥号为“哀皇帝”,没有庙号,故史称“唐哀帝”。唐朝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历经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后国势复振,末期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
1、安史之乱,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唐朝历史上唐玄宗,是一个毁誉参半的皇帝,他是唐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一手将唐朝带到极盛,又亲手为唐朝由盛转衰留下伏笔,其为政后期的安史之乱,正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将领,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这次叛乱在历史上称为安史之乱。
2、唐末藩镇割据
藩镇是唐朝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地方行政机构,它的存在,保障了中央王朝的生存,维持了庞大国家机器的运转。
但是,自唐末农民战争开始,藩镇的本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或在农民战争中保存实力,或借农民战争之机脱离唐廷自立,作为中央地方行政机构的藩镇已不复存在,变成了瓦解大唐统治的因素,最后甚至出现无藩不反的局面,为唐王朝敲响了丧钟。
3、宦官专权
唐末加速唐朝灭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宦官的专权。从唐德宗在位,宦官就取得了很大的权力。而后期宦祸之严重,甚至到了废立皇帝的地步,内忧外患。
4、赋税加重,农民起义不断
由于唐末的战争,唐朝不断加重赋税,以维持运作。这也造成了压迫的加重和阶级矛盾的激化,唐中叶以后,农民起义不断,这直接威胁着唐朝的统治。
唐朝灭亡于公元907年,被朱温(又名朱全忠)所灭。梁太祖朱温(852年12月5日-912年7月18日),开平元年(907年)到乾化二年(912年)在位。宋州砀山(今安徽省砀山县)人,后梁开国皇帝,唐僖宗赐名“朱全忠”,即位后改名朱晃。
唐昭宗天复元年(901年),朱温率军进入关中,控制了唐王朝的中央政权。天祐元年(904年),用武力把唐昭宗逼迁洛阳,不久将昭宗杀死。立昭宗儿子李柷为帝,即唐哀帝(又称昭宣帝)。天祐四年(907年),朱温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唐哀帝的皇位,代唐称帝,建国号梁,改年号为开平,史称“后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