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写作背景简介 作者是谁

文/林毅明
专题:

登高,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古人有农历九月九日登高的习俗,这首诗就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重阳节时诗人登高抒怀之作,中心思想是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登高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登高》写作背景: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了四年,但当地军阀利用时间互相争夺领土。杜甫进入严武幕府,依靠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了依靠,不得不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船南下。想直接去夔门,但在云安呆了几个月才到达夔州。

如果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就不可能在这里住了三年。在过去的三年里,他的生活仍然很艰难,身体也很糟糕。有一天,他独自登上了贵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爬上了俯瞰,百感交集。萧瑟的秋江风光,引起了他的生活经历,渗透到他老病孤愁的悲伤中。所以,有了这首称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主题思想:登高整首诗包含了对个人穷困潦倒生活的深沉感叹,对壮志难酬的哀怨,对祖国多灾多难的忧愁和对人民艰苦命运的关切之情。

登高的原文解析

《登高》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

全诗如下: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全诗的字面意思: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一生艰难,常常抱恨于志业无成而身已衰老,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消愁的酒杯。

小编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