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密度大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线。由地理学家胡焕庸于20世纪三十年代提出,故又称胡焕庸线。以此线为界,东南半壁占国土面积的42.9%,人口占94.4%,西北半壁占57.1%,而人口仅占5.6%。
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线)的划分依据:黑河腾冲线以西大多都是干旱荒漠,山地高原,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偏僻的农牧业,以及少数民族地区,所以人口密度小.黑河腾冲线以东大多都是沿海、沿河、沿湖,平原、盆地,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城镇密集、工业发达,以及汉族地区,所以人口密度大.黑河腾冲线以西的面积约为全国的53%,但人口只占全国的6%.黑河腾冲线以东的面积约为全国的47%,但人口占了全国的94%.所以黑河腾冲线为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也称中国人口密度分界线。
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线即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麓。
(2)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气候界线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与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线大约重合)
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2)降水量和干湿区的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坡。
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热量界线
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4)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贫乏界线
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此线西北,太阳能资源丰富.此线东南贫
人口密度界线
大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云南省的腾冲一线。该线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
地势阶梯
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四大海域的界线
渤海与黄海的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东半岛蓬莱角;
黄海与东海的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济州岛西南角;
东海与南海的界线: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鹅銮鼻。
水文界线
(1)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大致为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
(2)长江与黄河水系的界线:巴颜喀拉山、秦岭。
(3)长江与珠江水系的界线:南岭。
(4)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综合地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它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最冷月均温0°C等温线的地方、大于等于10°C积温4500°C的地方、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地方、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钙质土与酸性土壤如红壤的分界线、小麦与水稻的分界线、农业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或三熟的分界线、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地形较完整(平原、高原为主)与地形较破碎(盆地、低山丘陵为主)的分界线、河流汛期长短、河流多少等的分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