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的,考上大学并不意味着直接选择专业。在高考招生过程中,考生需要在报考系统中填报院校,并同时选择相应的专业。一旦考生的档案被某所大学的某个专业录取,那么就意味着他们将在这个专业中学习。
1.选大学专业按照个人的特性
有一种理论是说一个人内在的潜能最后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干好一个职业。市面上有许多个性测评软件,但是我发现这些测评报告对于考生和家长的作用更多是证实考生和家长自己的选择。比如一个理科很好的学生,这个报告说考生适合于科学研究。那么,考生和家长决策时就增加了一个佐证。很少有人敢选择自己学的不好,但是理论上证明自己更适合的专业。
2.选大学专业按照学习的兴趣
数学好的学数学,物理好的学物理,发挥自己的特长。根据自己特长去选择专业。这种办法的缺点是感兴趣的专业不一定是学的最好的。虽然通常是一致的,但是,也有例外。在我们的问卷中,有一个是列出你喜欢的课程(不考虑成绩),这样可以避免按照成绩的好坏来确定自己的专业。而是按照自己的喜爱来选择专业。看起来这条和上一条矛盾,其实不是,寻找自己喜爱专业是最好的选择,除非,你能够调整自己的喜爱。
温馨提示:下载高考志愿app查看更多2024大学专业要怎么选择的相关信息。同时《高考志愿》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及云计算处理,科学评估所有能上的大学以及被录取的概率,方便我们后续志愿填报选择学校参考。
先选专业
在同等条件下,越来越多的考生和家长更关注能否读到满意的专业,优先选择专业成为一种趋势。新高考改革的一个趋势就是逐渐淡化学校的身份,更侧重于以专业为导向。
选专业要兼顾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一些专业就业率低,但就业质量高,如法学就业率比较低,但就业质量高,一旦找到合适的工作,其薪酬待遇和发展空间很大。另外一种就是就业率很高,但就业质量不高,如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等,社会需求量较大,但就业质量一般,而且发展空间有限。
先选学校
推荐理由:对自己是否适合某院校的判断,对分区排名的明确区分,对意向专业的大学心中有数
提示:下方“测一测我能上的大学”,是根据人工智能大数据来具体进行分析,以及根据各高校历年的招生录取数据,结合各省招生政策,理性分析录取概率,输入分数、省份、文理科,即可了解稳、冲、保能上哪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