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考的文化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信息技术,共计10科;实践科目为:物理、化学、通用技术、生物的实验操作。文化科目的会考方式分为考试、考查两种,采用“3+3+4”的形式,即语文、数学、外语3门作为必考科目,在其余科目中考生可任选3门作为考试科目,余下4门作为考查科目(笔试),要求考生在第一次报名时就选定考试和考查科目。实践操作科目均为考查科目。
语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的内容。
数学:《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数学1”至“数学5”五个模块的内容。
英语:《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英语1”至“英语5”五个模块的内容。
思想政治: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1-经济生活、必修2-政治生活、必修4-生活与哲学。
2.2022年4月至10月的国内外重大时事。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历史:《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必修课程的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模块的内容。
地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必修课程“地理1”、“地理2”和“地理3”三个模块的内容。
物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学分(6学分)规定的学习内容,即必修模块“物理1”、“物理2”和一个选修模块。考生须从“选修1-1”、“选修3-1”中任意选考一个模块。
化学:《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学分(6学分)规定的学习内容,即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一个选修模块。考生须从“选修1:化学与生活”、“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中任意选考一个模块。
生物:《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和“生物3:稳态与环境”三个必修模块的内容。
会考实验操作考查科目为:物理、化学、生物三科。考查时间安排在每年6月下旬。考查对象为报名参加会考的全体考生。暂不具备施考条件的学校及社会青年,可在市县招办统一组织下,就近委托条件较好的学校协助施考。
组织考查
由省考试局会考处负责组织考查科目的命题工作,物理、化学试题各6套,生物4套。
考查工作由学校实施,省、市(县)指导检查。各考点主考由学校分管领导担任,主考教师以科任教师为主。每位教师每一轮监考考生数不能多于10人。
考生应单人单桌,独立操作,每轮考核时间20—30分钟(不含准备时间)。考点应提前7天公布考查试题并准备好考查必需仪器、材料,供考生参观、练习。施考时由考生提前半小时内抽签选题。
主考教师按成绩评定表打分,再根据卷面分数划定为及格、不及格二等,并于7月2日前将成绩上报市县,由市县汇总于7月10日前上送省考试局会考处。
考查不合格或缺考的考生,可由学校在上送成绩前按正式考查的要求组织重考,也可安排在下一年度的实验考查时重考。
为保证实验操作考查的质量,省、市(县)将组织有关人员到学校进行抽查复核,如抽查复核结果与原评定成绩有较大的差距,可责成学校重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