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底,新高考改革的第一批新生迎来入学的第一次月考,这次考试既是学生们是否能适应高中学习生活的一个检验,也将同时衡量学生自身的各科学习水平以便尽快选择合适自己的科目。
“物理 历史 其他”
物理和历史分别是理科和文科里的“强科”,同时“选考物理的考生选报高校专业的范围最广”,兼顾新课改“均衡发展”的理念,“物理 历史 其他”的组合方式无疑是最优选择。
其中“物理-化学-历史”和“物理-生物-历史”又是排名前二的首选组合。
1、物理-化学-历史
这一类组合从大学招生的限制范围上看属于限制第二小的科目。
除了一小部分学校对类似政治学、国际政治等专业有着必选政治科目的要求外(一些学校对这类专业甚至无科目要求)。这个学科组合基本可以选择大学中的大部分专业。所以选择这个科目组合的考生在报考专业上,基本上无需过多考虑。更多的应该在可选的专业范围之内进行仔细甄别。
在选择大学专业方面,除去深造进入大学进行教学之外,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有机材料)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这类考生普遍具有一下几个特点:
(1)理科好(尤其是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分类思考能力强;
(2)文科虽然成绩不佳,但是背诵课文(语文)往往很流利,语文和英语的作文成绩不错;
(3)由于思维方式偏理科,导致英语考试中,常常读懂文章内容却还是做错题;
(4)物理学科难度高,需要有一定优势或基础;
(5)选择这个组合的学生,学力水平至少达到所在院校的50%以上(高一阶段应该是9门一起学)。
2、物理-生物-历史
这个组合与上一个组合相比,其实差距并不是很大。主要区别在于化学与生物之间的差别。化学由于在高中阶段部分知识(例如:酸碱平衡)较为灵活、计算量较大,部分学生转而选择“死知识”较多的生物学科。
当然一部分学生也是因为生物“名次”比化学”名次”更好而选择的生物。(由于高考等级赋分制的存在,选择名次更好学科无可厚非)。
对于无法选择出自己喜好科目的学生而言,不妨参考一下上海2017年的科目选择情况:
选择这两科的学生十分相近,考虑到上海地区的特殊情况(地理科目考试高二可参加,所以选择地理的学生较多)。实际上高三期末参考化学和生物的比例会进一步接近。
570分以上的高分段考生:选择物理的比例超过85%,选择化学的比例超过78%,选择生物的比例则不足32%。
495分以上的次高分段考生:选择化学科目的比例接近于61%,选择生物科目的比例也逐步接近60%。这个分数段选择的科目组合多数是“物化生”,“物生历”,“物化历”。
而如果把分数档降低至400分,选择生物科目的比例则超过56%,选择化学科目的比例低于55%。这个分数段的学生选择的科目组合大多是:化学 生物 地理。换言之,这个分数段的学生多数不会选择物理。
具体到分值上来说,选择“物理 生物 地理”组合的学生多数成绩介于一本线与二本线之间(天津地区)。换句话说,生物是给化学考分不理想的考生一个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如果说“物化历”比较适合一本以上的理科生的话,那么“物生历”就是比较适合一本以下的,而且物理成绩较强的学生。
一些考生物理成绩优异,但是其他科目成绩平平,不甘心自己的物理成绩被浪费的考生不妨尝试选择“物理 生物 历史”组合。
1、兴趣、爱好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考生从6门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选考科目,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作为一名高中生,要了解新高考的变化和要求,认真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选考科目。比如,近日浙江的学考选考中,罗同学喜欢政法类学科,将来想成为律师,但自己也比较喜欢物理,因此选考科目是历史、政治和物理;而徐同学热爱物理,觉得物理特别有意思,对于培养思维很有帮助,因此选考物理。
2、高校专业要求
学生选择选考科目,除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受到高校专业要求的影响,不同高校的不同专业对报考学生的考试科目要求也不一样,学生要根据报考的院系和专业要求选择自己的选考科目。比如,你对环保特别感兴趣,北京大学的环境工程专业是你的理想,但在报考时,“物理”这门科目是必选,所以要实现理想,必须得选考物理,因此,学生在选择3门选考科目时,一定要通过各种渠道(各省教育考试院或省招办都会提前公布在本省招生高校的选考科目要求)了解所要报考的院校专业的要求,减少盲目性,做好比较分析,在保持自己兴趣的前提下,作出高校要求的选择。
3、职业生涯规划
面对新高考选课的新形势,学校一般会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明确自己的学术性向,对高校的相关专业和未来的职业进行介绍,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和家长作出选择。高中生一定要积极接受学校和教师的指导和建议,必要时请老师和专业人士帮助自己进行分析判断,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适当作出灵活的调整,最终选出既符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又满足高校专业需求的选考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