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词义的异同变化类型有哪些

文/热心看者
专题:

古今词义异同的常见类型有哪些?一般分为这样几种,古今意义基本未变、古今意义完全不同、古今意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发展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等,下面是词义范围差异的几种情况,仅供参考。

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

词义扩大

词义扩大,指今义的范围大于古义,古义被包括在今义之中。词义的扩大是词义演变、造成词义古今差异的最常见的现象。

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中的“江”“河”与“淮”“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当今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又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的“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当今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臣之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亲戚”原是父亲兄弟等亲属,现在指有血缘关系或姻亲关系的人。

词义缩小

词义缩小,指今义的范围小于古义,今义被包括在古义之中。词义的缩小是词义演变、造成词义古今差异的最常见的现象。

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当今专指黄金。又如,“瓦”古代泛指一切陶制品,现代只把“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称为“瓦”。

词义转移

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当今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中的“涕”指眼泪,现转移为“鼻涕”了;再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一般指“嗅觉”。

感情色彩变化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当今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名称说法改变

文言中某些事物的称呼,在现代汉语中已换成另一种说法。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固定短语中还保留着。如成语“目不识丁”已改用“眼睛”一词;“寡不敌众”中的“寡”已改用“少”字。

词义弱化

如,“狠”,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当今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当今表示埋怨、责备。

词义强化

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古褒今贬

如,“爪牙”古时指武臣或得力助手,属于褒义,如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而现代汉语中的“爪牙”则是“比喻坏人的党羽和帮凶”,为贬义。

如,“明哲保身”古时指通达事理,洞见时势,善于避威就安,适应环境,是褒义词,如《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而现代汉语中的“明哲保身”指不坚持原则,只顾自己的处世态度,为贬义。

如,“浑浑噩噩”古时用来形容人浑厚严正,为褒义,如杨雄《法言·问神》:“虞夏之书浑浑尔,……周书噩噩尔。”句中的“浑浑”是“浑厚”的意思,“噩噩”是“严肃”的意思。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浑浊无知,愚昧糊涂,为贬义。

如:“卑鄙”古义:地位低,见识浅。今义:品德低,含贬。例:《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贬今褒

如,“乖”古时指偏执,不驯顺,为贬义,如《林黛玉进贾府》:“行为偏僻性乖张。”而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听话,安顺。

如,“锻炼”其本义为“冶炼”,古时多用来指玩弄法律,罗织罪名,对人进行诬陷,属于贬义,如《后汉书·韦彪传》:“忠孝之人持心近后,锻炼之吏持心近薄。”而现代汉语中则指通过体育运动是身体强壮,培养勇敢机智的品德,或通过生产劳动和工作实践来提高素质和能力,变成褒义词了。

如,“泼辣”古时指凶悍,蛮横不讲理,为贬义,如《水浒传》(第十二回):“(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辣,行凶。”而现代汉语中多指勇猛,有魄力,是褒义。

名称说法改变

如“市”古义:买。例:“愿为市鞍马”。

如“谢”古义:道歉(也有谢罪,告诫的解释)。

改音变意

如“臭”古义:臭味。例:朱门酒肉臭。

如“臭”古义:香味。例:左佩刀,右备容臭(xiu 四声)。

今意只保留第一种读音和意向。

古今词义异同的情况

(一) 古今词义基本未变

汉语的基本词汇,如自然现象的名称、亲属的称谓、肢体的名称等,从古到今意义都相同。这反映了古今汉语在词义上具有一定的继承性。

如“父”、“母”、“兄”、“弟”、“心”、“耳”、“手”、“口”、“天”、“地”、“日”、“月”、“星”、“风”、“雨”、“雪”、“冰”、“水”、“火”等古今没有变化。

还有一些词虽然不属于基本词汇,但是古今意义也没有发生变化。

“钓”即用鱼钩钓鱼。 “秕”意思是秕谷是没有长好的粮食作物。古今没有什么变化。又如“蟋蟀”“芍药”都是古书里早就有的词,现在它们还是这个意思。

(二) 古今词义不同

有以下几种情况:

1、 旧词死亡

社会观念的改变使有的词被其他词语取代。

“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倡优”指表演歌舞杂技的人。现在叫做“演员”,旧词“倡优”也不用了。

有的词随着历史事物而消亡。

如:“膢”是古代祭祀饮食神的节日。后来这中祭祀形式消亡,“膢”这个词就不用了。

2、 古今同字异词

古代和现代用相同的字记录不同的词,,该字的古义和今义不同。

如“抢”今天表抢劫义。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抢”是触碰的意思,二者完全不同。

(三)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而酒酸不售。”意思是直到酒味变酸了也卖不掉。“售”古今都有卖东西的意思,但是“售”在古代强调的是卖的结果,即把东西卖出去,卖掉。而今天“售”指卖的行为。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怜”古今都有可怜的意思,但是古代还有“爱”的意思。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睡”古今都有睡的意思,但是它在古代专指打瞌睡。现在则泛指所有的睡觉。

古今词义的差别有时相当小,容易误解。对于古今词义的细微差别,在学习中要特别注意分辨。

“凡公女嫁于敌国”。指是国君的女儿嫁到大小对等的诸侯国去。“敌”在古代是匹敌、相对等的意思。但是人们会把“敌国”误解为敌对国家。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即以此鼓励事奉国君的人。“劝”在古代表示鼓励、劝勉。如“劝学”、“劝农”都是鼓励的意思。但是人们常从现代语出发,把“劝”理解成劝说。

小编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