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山大学在全国排名第11位。通过部省共建,在国家、地方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山大学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形成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特质。
2025年中山大学在全国排名中位列第11名。
排名 | 学校名称 | 总得分 | 省市 | 省市序 | 类型 | 类型序 |
11 | 中山大学 | 84.914 | 广东 | 1 | 综合 | 6 |
中山大学2025年在综合类全国排名是第6名,排名第1的则是北京大学。其他综合类大学全国排名情况请看下表:
排名 | 学校名称 | 总得分 | 省市 | 省市序 | 类型 | 类型序 |
1 | 北京大学 | 95.729 | 北京 | 2 | 综合 | 1 |
2 | 浙江大学 | 94.785 | 浙江 | 1 | 综合 | 2 |
3 | 复旦大学 | 87.279 | 上海 | 2 | 综合 | 3 |
4 | 南京大学 | 85.356 | 江苏 | 1 | 综合 | 4 |
5 | 武汉大学 | 85.224 | 湖北 | 1 | 综合 | 5 |
6 | 中山大学 | 84.914 | 广东 | 1 | 综合 | 6 |
7 | 四川大学 | 83.851 | 四川 | 1 | 综合 | 7 |
8 | 中南大学 | 82.43 | 湖南 | 1 | 综合 | 8 |
9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80.7 | 北京 | 6 | 综合 | 9 |
10 | 吉林大学 | 80.532 | 吉林 | 1 | 综合 | 10 |
11 | 山东大学 | 79.895 | 山东 | 1 | 综合 | 11 |
12 | 厦门大学 | 75.595 | 福建 | 1 | 综合 | 12 |
13 | 南开大学 | 74.506 | 天津 | 2 | 综合 | 13 |
14 | 郑州大学 | 73.337 | 河南 | 1 | 综合 | 14 |
15 | 暨南大学 | 71.666 | 广东 | 3 | 综合 | 15 |
16 | 苏州大学 | 71.536 | 江苏 | 5 | 综合 | 16 |
17 | 上海大学 | 70.976 | 上海 | 5 | 综合 | 17 |
18 | 西南大学 | 70.936 | 重庆 | 2 | 综合 | 18 |
19 | 江苏大学 | 70.773 | 江苏 | 6 | 综合 | 19 |
20 | 深圳大学 | 70.483 | 广东 | 4 | 综合 | 20 |
中山大学现有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42个、省部级平台250个,学校着力推进理、工、医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天琴中心、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极地”号破冰科考船、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精准医学科学中心、中大谱仪、绿色化学与分子工程研究院等重大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支撑未来发展的创新体系正在形成。
学校大力推进学部制改革,组建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部、理学部、工学部、信息学部、医学部等7个学部,构建 “学校—学部—院系”三级学术治理体系,统筹相同和相近学科的学术标准与学术评价,加强跨学院(系)的合作协同,形成高质量发展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