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理工学院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有电子信息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以下是具体名单一览表,供大家参考,由于专业设置可能会变动,正式填报时需要以学校最新公布的数据为准。
电子信息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中德合作办学成绩:本项目中德两校合作办学已有10年,两校交流紧密,办学经验丰富,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本专业于2016年通过欧盟公认的AQAS专业认证,2018年5月获批江苏省第三批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培育点,毕业生读研深受德国著名高校青睐。主要成绩有:1)学生出国率高。历年来平均每届出国率达60%左右。2)学生海外深造率高。已有毕业生456人,其中138人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柏林工业大学、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斯图加特大学、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莱布尼兹-汉诺威大学等著名高校读研;另有21人在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读研。3)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多人毕业后留德工作,有的已取得德国的长期居留资格;回国的毕业生基本在长三角地区的德资企业工作,多人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代码:080204H)、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080601H)、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代码:080701H)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
本专业由我校与德国米特韦达应用技术大学合作开设,通过国际合作办学,引进国外工程专业先进教学经验,使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与国际标准接轨。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将更符合国际通行的标准,他们的能力将更容易获得国际承认。
本项目最大的优势,在于学生在通过培养方案要求的全部课程后,可以拿到中德两个国家认可的本科学位,可以直接在德国申请硕士研究生入学,无需像国内一样参加全国统一的研究生考试。免考入学且德国的硕士是两年学制,如果学生顺利毕业的话,对比国内硕士学习阶段,选择国外读研是有时间优势的。成绩较好的同学,更是有机会进入慕尼黑工大、卡鲁理工学院、柏林工大等世界级名校。
学制:本专业采用3+1.5学制,在国内学习三年且通过语言测试(德语)的同学,即可赴德国完成剩余1.5年的培养,最终考核合格后获得我校的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和德方大学的学位证书。如果学生选择不出国,在完成我校培养方案要求的所有课程之后,经考核合格可获得我校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就业前景:因为电气专业处处用得到,几乎所有的生产企业都会有电气相关岗位。此外,电厂、电网系统还有大量岗位是专门面向电气专业的。再者,本专业的国际合作办学方式,使得学生有留学经历,又能掌握一口流利的德语,具有丰富的国际交流经验,这些特质是许多跨国公司、中外合资公司青睐的。因此,本专业的学生就职外资、合资单位有很大优势。
2、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常熟理工学院与英国Liverpool John Moores(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2019年英国卫报大学排行榜名列49位,其电子与电气专业全英国排名36位)合作培养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经教育部批准的、公办性质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本专业采用“3+1”培养模式,即:按国家统一的本科招生计划招收学生,学生首先在常熟理工学院学习三年,通过英方相关语言和专业课程考核后,到英国Liverpool John Moores大学,进行最后一年的学习,完成所有学分,最终获得常熟理工学院的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以及英国Liverpool John Moores大学的学士学位证书。一句话总结就是同样花四年的本科学习时间,比其他高校电信专业的毕业生额外多一份国内外承认的英国本科学位。其前三年的国内学习可以充分受到良好的通识和专业基础教育,而第四年的英国学习不仅能使学生获得语言交流能力的提升,更能够实地深入了解欧洲高等学府的培养模式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国际化视野。同时,学生毕业前可申请国外高校的硕士,实现国外本硕学位的无缝对接。对少数不打算前往国外学习的学生,第四年将在常熟理工学院继续学习一年,完成学业并获得常熟理工学院的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后续可直接就业或报考国内硕士研究生。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胜任电子和信息类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和管理岗位,能够从事智能设备、电力电子系统、信息系统的设计、制造、开发和推广工作,从事电子信息生产与应用领域中的国际技术合作、质量监督,或者从事技术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
3、机械电子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融合东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注重发挥中、德大学的特色和优势,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需求,掌握机械电子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专业技能,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可从事机电一体化控制、机电系统设计、开发及运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各类机械设计与制造企业、电子及电器企业及其它生产部门、公司、科研院所,尤其是德资及中德合资合作企业,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管理、销售及技术服务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