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实词有哪些特点

文/旧巴黎
专题:

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实词在文言文中的特点和一些例子。以供大家参考。

文言文实词的特点

把语法功能作为主要依据,认为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的就是虚词。

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经常出现的部分实词和例句

(1)名词。恩惠。(古之遗爱也《左传》)

(2)动词

①加惠于人。(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②喜爱,爱护。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③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④怜惜。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左传》)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

⑤通"",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静女》)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1)名词。

①草木的根。

芙蕖与草木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芙蕖》)

②草木的干茎。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

③根本。

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传》)

然墨之道,兼爱为本。(《中山狼传》)

④本业,指农桑。

强本而节用。(《天论》)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论积贮疏》)

⑤稿本。

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

⑥版本。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活板》)

⑦奏本。

别具本章。(《狱中杂记》)

(2)量词。

①草木花卉一株称一本。

新松郁郁三千本。(陆游诗)

②书籍一册称一本。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活板》)

(3)动词。推究本原,考查。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4)形容词。原来的。

刘媪本姓实存。(《汉书》)

(5)副词。本来,原来。

本在冀州之南。(《愚公移山》)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刘敬亭传》)

(6)复合词。本心:指心的自然状态,本性(即所谓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此其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7)介词。本着,根据。

本之《书》以求其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名词。

①兵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

②士兵,军队。

可汗大点兵。(《木兰诗》)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战略战术。

公不论兵,必大困。(《战国策》)

④战争。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

(2)动词。

①侵略。

无岁不受兵。(《十八史略》)

②以兵器杀人。

左右欲兵之。(《史记》)

(3)复合词。兵符:古代调兵用的凭证。用铜、玉或木石等制成,状如虎,又称虎符,剖成两半,国君和统帅各掌握一半,以便对证。

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信陵君窃符救赵》)

(1)名词。

①诉讼的供词。

狱辞无谋故者。(《狱中杂记》)

②口实。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公十年》)

③言辞,文辞。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托辞,借口。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⑤命令。

近者奉辞罚罪,旗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之战》)

⑥名词。一种文体。

《归去来兮辞》

(2)动词。

①说话。

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赤壁之战》)

②告别,辞别。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③推辞,辞去。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计较。

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3)复合词。辞令:应酬的语言、文辞。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莫敢直谏。(《屈原列传》)

小编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