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语文试卷中,作文就占了60分,这个分值确实很大,而且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在语文中的作文者得天下,语文的作文在高考试卷中确实重要,如何写好作文就成了一个关键的问题。那么如何写好高考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作文立意方面,很多孩子都会吃很大的亏:时间紧,任务重,来不及挖掘材料背后的深层价值。所以,真正批阅过语文试卷的老师才会明白,批改作文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学生仿佛商量好了似的,一个并不高明的立意点翻来覆去的不停在重复。这不是学生心有灵犀,而是他们很默契的选择了材料里最浅层的信息,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或者换句话说,他们不会往深处挖掘。不过,这个深度挖掘的过程真的很难吗?并不是,我们看下下边的例子:
一幅很简单的漫画,寻找角度,完成一篇作文。学生写的是什么?是自私,和与之相对的无私奉献,是团结和相关的相互帮助。的确,这些角度不算跑题,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换个初中的孩子,甚至是小学的,他们一样能轻而易举的得到这些信息。我们就这样把它作为全篇的立足点,会不会太草率了?或者,我们该怎样,看的更深呢?
方法很简单:我们需要把得到的所有信息整理出来,然后进行整合:
1、首先我看到两方人原的处境。一方是相对危险的,另一方是相对安全的。但这个危险和安全不是绝对的,他们最终是安全抵达河岸,还是坠入河里,完全取决于两个袖手旁观的人的态度。所以我可以得到两个信息:1.福祸,全凭我们一念之间;2.收起冷漠,是我们安全抵达河岸的要求。
2、其次,我看到了船。船,承载着众人,可以看作集体:船体,也就是集体利益受损,我们个体又怎能独自保全?所以,我可以得出,趋吉避凶,需要以集体利益为先。
3、最后,我看到了船舱的积水。即使清理积水的人很努力,但水依然没过了膝盖。也就是说,照这样发展下去,船沉没是迟早的事,悠然自得的两人,如果再不有所行动的话,早晚会遭殃。所以我得出:趋吉避凶,我们还需要有长远的眼光,而不是鼠目寸光的盯着现在的处境。
材料信息整理完毕,事情就结束了吗?并没有哦:我们需要对所有挖掘的信息,进行整合:安、危之间的转换,可以作为我全篇的立意点。至于后边的收起冷漠、要有集体观大局观,要把目光放得长远,则是我论证的三个角度。这样,在立意方面,我们就走到了其他孩子的前面。
1.多积累好句。我比较喜欢看意林,青年文摘,百家讲坛,特别关注之类的书。里面有很多好的文章,我遇到喜欢的就会抄下来,一般都是使人看了能乐观一些的句子,然后会经常读,特别是在心情不好的时候。要知道,我们高中写作文,一般主题都要健康向上的,积累这样的句子,你肯定会有所收获。
2.积累素材,多看书。这里所说的书,既指语文课本,也指课外读物。语文书的很多课文里的故事我们都可以运用在作文里。引用课外读物上的例子能让人耳目一新。
3.注意标题和文章的结构。我写作文最怕写题目和头尾。我记得老师说过,拿到一份作文题目,首先想到的是标题,太普通的不要用,因为你想到的,一般大家都想得到,不是迫不得已,不要用。不新颖的题材,老师很难打高分。
4.多看时政新闻。就不停地看头条。我喜欢看时事新闻,也爱中华文化。所以,我写起议论文来特别得心应手。根据考纲,我们练的一直是任务驱动性作文。所以我经常看头条,让我得到了莫大的好处。在这里,你能看到很多热点实事,更为关键的,是下面的评论,它们可以成为你写作的观点,你可以从中获得很多很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