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高考模式下,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一般从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这四科中进行选择,我的建议是选择政史地的老文科组合。
在新高考模式下,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一般从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这四科中进行选择,我的建议是选择政史地的老文科组合。
首先,这个组合,是容易学的组合!
政治和历史,都属于“好学难考”的学科!这是什么意思?只要学生态度端正,上课认真听讲,听懂问题不大,而理科的学科,像物理和化学,你就是听懂都不太可能,更不要说做题了。
但是,政治和历史也有一个缺陷,那就是即便你懂了,你会了,你也没有把握得高分,因为这两科主观性太强,题目变化多端,让人摸不着头脑。而像物理和化学这样的学科,只要真正会了,得分就低不了。
对于地理和生物,这两科属于中性学科,地理向来有“文科中的理科”,生物有“理科中的文科”的称呼,虽然兼顾文科和理科的特点,但是也使得这两科的难度不是很大,所以在新高考地区,这两科都是选择数量最多的,属于提分科目。
其次,这个组合,可以避开学霸!
新高考实行“赋分模式”,你最终的成绩,不仅取决于你自己,也取决于你的对手,对于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来说,选择对手更重要。
在“3+1+2”模式下,历史或者物理是必选学科,对于学霸来说,最喜欢的组合仍然是理化生的老理综组合,其次,就是理化地、理生地这样的组合,选择理化政或者理生政的学生并不是很多。
所以,选择政史地组合的学生,往往都是成绩中下游的学生,在这些学生的竞争中,只要你能努力考出中上游的成绩,赋分就会很有优势。
再次,地理和生物,如何选择?
在这四科中,选择政史地和政史生或者史地生,无论是难度还是专业选择方面,但是,这三个组合中,其实差距并不大,我认为政史地还是最好的组合。
这主要是因为选择生物的学生中,中上游的学生居多,因为这是偏理的学生喜欢的学科;而选择地理的学生中,中下游的偏多,这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比如说有些艺术生、体育生,往往会选择政史地组合,那些生源一般的普通高中,选择这个组合的也非常多,这就导致这个组合的竞争,相对比较弱,赋分更有优势些。
最后,给新高一学生一些选课建议
2018级已经完成了选课,因为还没有哪个实行“3+1+2”模式的省份的学生开始高考,所以新高考的选科成败,还无法下一个定论,但是通过几届学生的选课经验教训看,新高一学生选课,要注意下面几点:
1、不要“唯分数论”:
选课,分数必须考虑,但是不能只看分数选课,比如化学考75分,地理考70分,选化学就比地理好吗?未必!因为两科考试的难度不一样,你投入的时间不一样,你的对手的实力不一样,所以只看分数选课,就会吃亏。
2、不要“唯兴趣论”:
喜欢学,是学好的前提,但是新高考也要避免只看兴趣选课,比如我认识的一个学生选择化学历史政治组合,这个不伦不类的组合,全年级总共有3个学生选择,后来有2个退缩了,只剩下他一个人坚定选择这个组合,原因是高一他担任化学课代表,所以喜欢化学,至于学习化学有没有优势?完全不去考虑。
3、不要“唯专业论”:
未来要选择什么专业,这对选科非常重要,比如你打算学计算机,就必须选物理,选择历史就没有机会了。但是,选科也不能只看考虑专业,比如有个学生,物理成绩很差,只能考三四十分,但是强行选择物理,结果导致成绩倒数,连大学都考不上,还要什么专业?
4、尽量避免走班:
新高考下,走班不可避免,但是所有的学校,都在尽量避免走班,因为走班的学生,缺乏“气场”,走班的学生多少都会受到一定的冲击。
5、选科,需要综合考虑:
所以选科要综合各种因素,进行综合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兴趣、特长、专业、学校师资、选科人数、对手实力等,具体来说,就是选择“我能学的”、“我要学的”、“竞争小的”、“学校强的”组合。
新高考选科因人而异,学生在选择考试科目时,只有依据自己的优势与兴趣,选出一个自己热爱,又利于发挥的组合,才能达到优化组合目的。那么学生如何探索挖掘自我?
由于学生的选择增加,指导选课和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要同步甚至提前进行,让学生能够提前认知自我,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到底适合从事哪些方面的工作,从而做出适合自己的学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