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质是溶液中被溶剂溶解的物质。溶质可以是固体(如溶于水中的糖和盐等),或者是液体(如溶于水中的酒精等),也可以是气体(如溶于水中的氯化氢气体等)。
溶质是能溶解于溶剂中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如碘酒中的碘,酒中的乙醇,汽水中的二氧化碳。在溶液中呈分子或较分子更小的质点而存在。
如非极性化合物糖在溶液中呈分子状态,极性化合物食盐在溶液中则呈离子状态。当溶质和溶剂为同相物质时, 两者在概念上没有严格的区分,一 般把含量相对较少的物质称为 “溶 质”。
溶液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为溶质,溶质分散其中的介质称为溶剂。这种区分实质上是以其在混合物中相对含量的多少为依据,不很严格,因此也就不是绝对和。
溶质一般以分子、原子或离子形态均匀地分布于溶剂中。溶质粒子(如糖水中的蔗糖分子、氯化钠溶液中的氯离子和钠离子、碘酒中的碘分子)的直径一般小于1nm。
一般来说,同一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同样的,同一种溶剂溶解不同溶质的能力也是不同的,根据这个就可以从一种溶液中分离出某种物质。
溶质分散其中的介质称为溶剂。溶质和溶剂是相对而言的。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溶剂,量少的一种叫溶质。
例如酒精和水互相溶解时,一般来说酒精是溶质,水是溶剂,如果少量水溶解在酒精里,也可把水作为溶质,酒精作为溶剂。一般在水溶液里总是把水作为溶剂。应用最广的溶剂是水。
溶液质量就是质量,也就是常说的重量。一般具体求法有多种:
1、可以用天平称量,单位一般是克。
2、先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如果有沉淀或气体生成,还要计算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则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反应物的总质量-沉淀或气体的质量。
3、如果知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把这两个质量相加,得到的就是溶液质量。
例如:把20克糖溶解在100克水中,形成的溶液质量为:20+100=120克。
4、如果知道溶液的体积和密度,可以用m=ρv这个物理公式,求出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