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夜,习称为除夕,有“旧岁至此而除,新年另换新岁”之意。此时,少年儿童特别开心,因为吃罢年夜饭,与长辈一道守岁之际,往往能获得压岁钱。如今长辈不再限于给孩子发钱,如有的代之以经典书籍,有的代之以学习用品,有的代之以出门旅游。
据说在汉代已经出现了最早的压岁钱,时称“厌胜钱”,此处的“厌”同“压”,具有镇压邪魔的含义,厌胜即取镇压邪魔胜利之意。
在汉代,方术十分盛行,而“厌胜法”便是一种方术,指的是能够成功压制想要征服的人或事情的办法,在《后汉书》中记载道:“因巫言欲作蛊道祝诅,以菟为厌胜之术”,而这也可以说是最早记载厌胜之术的史书。
到了唐代,压岁钱具有的功能依旧以辟邪为主,而且主要盛行在宫廷之内,民间还未普及开来。
压岁钱真正的普及开来还得是明清时期,此时也有了真正的“压岁钱”这一称谓。
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里出来,专门摸睡熟的小孩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也就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整夜点灯不睡,就叫“守祟”。
据说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在年三十晚上,为防止“祟”来侵扰一直逗孩子玩,小孩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以后,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在枕边。半夜里,一阵阴风吹过,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头,突然孩子枕边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
于是这件事传扬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夜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希望小孩子在新的一年能够平安健康,给老人“压岁”,祝愿老人健康长寿,这是所有人的共同心愿。
长辈给孩子们“压岁钱”,代表着对孩子新一年的祝福,其实,“压岁”不一定要用钱,古今不用钱为孩子“压岁”的不乏其例。
宋代大文豪苏轼给其子苏迈的就是一只普通的砚台,并以亲手刻在砚台上的“以此进道常若温,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的砚铭激励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