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母亲就知道学人哭丧是不美的,学人做生意是不优雅的,而学人读书是美的。所以她在学堂边定居,让孟子学习礼义教化,经历美育的熏陶。在这种过程中,孟子慢慢成为一个具有高贵人格的大丈夫,“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1、彼得·基维曾说到,自18世纪末以来“审美的无利害性”观点被许多持有不同观点的思想家所认可;
杰罗姆·斯托尔尼兹也指出,要理解现代美学理论必须先理解“无利害性”这一概念。
2、南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说:“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强调文学的作用是为了“明道”;
北宋周敦颐《通书·文辞第二十八》也谈到“文,所以载道也”;
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进一步论述为:“艺者,道之形也”,他认为一切艺术都是道的外在形态。
3、开近代美育先河的王国维曾在《孔子之美育主义》中有感“国人审美之趣味之缺乏如此,则其朝夕营营,逐一己之利害而不知返者,安足怪哉”,他极力主张将美育作为提升国民文明素质的重要手段;
近代美育奠基人蔡元培甚至推崇“以美育代宗教”,认为美育是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主要途径。
“兴于诗”“游于艺”,《论语》中的这两句关于文艺的话很重要。“兴”与“游”,揭示出古代传统文艺教学中启发、浸润、涵泳之重要功用,对今天我们进行学校美育无疑具有启迪意义。——《兴于诗 游于艺——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的美育践行路径》
青少年的世界里要有童话、有歌谣、有云朵、有花鸟、有虫鸣,有动人的音符和多姿的色彩。要知道,充沛的审美情感与有趣的灵魂,需要培养与陶冶,而培养陶冶的过程,即为美育。——《树立大美育观,走向广阔浩瀚的人生》
美育是灵魂的建设。新时代高校美育要结合青年思想特点、心理特质和情感特征,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润物无声、以美化人。——《美育,给大学科技创新插上翅膀》
美对儿童思维、情感、道德产生重要影响。美育能够为自我教育打好根基。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是人的核心品质,而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美是自我教育的最重要的手段。”美育培养真正的人,没有美,就不可能走向高尚。美的人生应该成为人生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美育需要每个家庭投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