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氓》从内容上讲是一首弃妇诗,通过女主人公自叙与男子相恋、结婚、最终遭遇丈夫暴力、被抛弃的过程,展示了一个古代女子不堪回首的婚恋生活。《氓》中的这个婚恋悲剧有助于我们了解两千多年前的经济制度、礼法制度、文化风俗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内容,大家可以参考。
1、从诗中“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等诗句可以看出,诗中男主人公并没有通过媒人而是自己前来向女方提亲,而且女主人公在纳采之前已经擅自与男子约定了婚期,这些都是不符合礼法的。《氓》诗中男女主人公的违礼行为给自己和家庭都带来了羞耻,而且这种违背父母意愿的行为,在古代社会也被视为不孝的表现。
2、《氓》中女主人公是私定终身,并没有收到聘礼这让她的家庭遭受了经济损失。而且婚礼中的六礼都要祭拜祖先,以求得祖先的同意和护佑,《氓》诗中婚礼缺失使他们婚姻丧失了神圣性和约束力。这一切使女主人公很容易成为婚姻的受害者。
《氓》表达了古代妇女对变心男子的虚伪与欺骗的斥责,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往恋情的追忆以及今日沉痛的悔恨与决绝的心情。《氓》在塑造人物中也具有鲜明的特色,不仅凸显了负心男子薄情寡信的形象,也表现出女性又多情到绝望的感情路线以及刚毅的精神特质。
《氓》是《诗经》中的一首叙事长诗,借助女子之口讲述了婚姻悲剧的整个过程,塑造了一位大胆追求爱情、勤劳能干、纯真热情却惨遭抛弃最后毅然与丈夫决裂的女子形象,这一形象的创作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
《氓》也是典型的性格悲剧。前文已具体分析了男女主人公各自的性格特征,他们的行为最终导致了婚姻的失败。在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中,男子更喜欢温柔娴静的女子,《氓》塑造的女子形象是大胆、热烈追求爱情的,婚前私订终身,可惜遇人不淑,遭遇抛弃。
氓》作为《诗经》中的代表作之一,巧妙地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为后世诗歌的创作提供思路,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是比喻女子结婚时心中的喜悦与对美好婚姻生活的期盼,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则是表现出了女子婚后年老色衰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