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题考察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课外知识的积累,以及答题技巧的运用。小编整理了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技巧和练习题。供参考。
古诗词中,同学们一定要注重“炼字”,因为非常多的古诗词里,都有那么一个字或者一个词直接关系到整首词的表达。
所谓的诗眼,也就是一首诗的眼睛,一首诗的最传神的地方,同学们只要找到了诗眼,再读起诗来就会轻松很多。
意象,是作者在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时候所选择的客观事物,一般体现为借景抒情或者是托物言志,在赏析一首诗歌的时候,这也是同学们必须要点出来的点。
所谓意境,就是通过意象所展现出来的思想境界或者是情感境界,品味一首诗的意境,是赏析一首诗的最高境界,同学们要通过对一首诗的全面分析来解读意象。
2、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在这里,我所说的古诗词的基本知识,是古诗词的体裁,相信大家都知道对古诗词的大体分类,也就是古体诗和今体诗,以及词、曲,但是具体是什么意思,代表作有哪些,同学们可能就有些为难了,今天,我就给大家做简单的讲解。
3、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题材,是指是的内容主要写的是什么。在高中语文中,考得最多的是写景诗、咏怀诗、咏史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以及边塞诗,同学们要明白不同题材所侧重表达的情感是什么,代表人物及作品有哪些。
4、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在高中语文中,表达技巧是古诗词中的一大重点,一般有选材方面的反衬、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以及结构方面的对比,同学们在分析表达技巧的时候,一定要分析全面。
5、注意明辨各种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在高中语文中的古诗词中是非常常见的,基本上每一首诗词都有用到,最常用的是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同学们要找到什么地方运用了修辞,要分析出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以及这样用有什么好处,来进行全面分析。
6、课内知识要纳入考试中复习
高考语文的特点是“直接”与课内知识相关的部分较少。但很多同学往往把它理解成“很少考课内”,在复习中对于课内知识不够重视。但实际上,高考语文的考查方式是“课内知识的课外迁移”,即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以“非课文”的形式考察出来。因此,课内知识的归纳和落实也是复习的要点所在。
在复习中,同学们要注意将曾经松散学习的课内知识点纳入到考试试卷的体系之内,落实清楚每一个知识点在高考中的考察位置。例如,课内文言文字词往往会在文言文阅读题中改头换面,用课外文章的例句来考课内知识;再比如,课内诗词鉴赏往往是熟悉作者的陌生作品,或者是熟悉流派中的陌生人(比如用南宋豪放派的张孝祥唤醒你对辛弃疾的记忆)。实际上,高考语文对我们的要求,无非是“学以致用”四个字而已。
1、(天津市蓟县邦均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 阅读下面陆游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小园四首(其二)
村南村北鹁鸪声,水刺新秧漫漫平。
行遍天涯千万里,却从邻父学春耕。
⑴两首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何相似之处?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3分)
⑵两诗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略加分析。(3分)
[答案] 2.(1) 示例: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国仇未报,壮志难酬,希望为国家出力而不愿居闲的愤懑与无奈之情。(2分)前一首,诗人通过描绘自己骑驴入川,饮酒吟诗的远游征途情境,抒发了诗人内心因受排斥苦闷和不愿居闲成为诗人的无奈;后一首通过诗人一生前后不同情形的对比,表达了诗人晚年隐居乡里壮志难酬的愁苦。(2分)
⑵抒情方式上,前一首诗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结合。通过刻划诗人征途中骑驴饮酒吟诗这一苦中作乐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征途远行的孤独、遭受排斥的愤闷和壮志难酬的无奈,并通过反问和“远游无处不销魂” 的直抒胸臆,来加强情感;(2分)后一首则是通过写景、叙事的方式间接抒情,诗歌前两句从听觉和视觉方面描绘了自己隐居乡的田园之景,后两句则叙述自己一生前后的不同经历,在对比中表达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的希望与无奈。(2分)
[解析] 2.(1) 《剑门道中遇微雨》作于1172年冬。当时,陆游由南郑(今陕西汉中)调回成都,途经剑门山,写下这首诗。陆游在南郑,是以左承议郎处于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中,参预军事机密。南郑是当时抗金前方的军事重镇,陆游在那时常常“寝饭鞍马间” (《忆昔》)。而成都则是南宋时首都临安(杭州)之外最繁华的城市。陆游去成都是调任成都府路安抚使司参议官。他此行是由前线到后方,由战地到大都市,是去危就安、去劳就逸。诗人倍感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衷情难诉,壮志难酬,因此在抑郁中自嘲,在沉痛中调侃自己。
《小园四首(其二)》写的是:村子周围到处都是斑鸠的咕咕啼叫声,田里的水上涨逼近漫过刚刚长出的秧苗,我不远万里到外面的世界闯荡,却是从邻居的农夫那里学习春耕。陆游一生关心国家,渴望搏杀疆场,收复失地,报国无门才回归田园,因此,享受乡村美景,去过那种“却从邻父学春耕” 的闲适生活,并非诗人本意,而实属无奈。
⑵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抒情性,抒情是古代诗歌创作中运用最多、也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抒情方式可以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古讽今和托物言志等。
小编推荐: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万能公式
2、(重庆市五区2014届高三第一次学生学业调研抽)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秋怀
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①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注】①包羞:于心不安,感到耻辱。
(1)该诗第二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绘秋景?这种手法的运用有什么作用?(3分)
答:
(2)有人评说本诗“既表现了儒家的忧世之情,也表现了道家的超然之想” ,请结合该诗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答:
[答案] 3.(1)第二联用了白描【或“意象并列” 、“名词叠用” 亦可】手法,描绘出西风里酒旗招展、细雨中菊花盛开的秋日景象,质朴而清丽,也写出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喜爱之情。(3分。手法1分,作用2分)
(2)“秋怀” 重在“怀” ,秋日风光好,诗人却黯然,黯然的是双鬓因忧伤国事而染霜;食厚禄却于国无补,这些均是儒家的忧世之情;尾联希望驾鹿车回到颍东去过躬耕田园的生活,表现出诗人对与世浮沉和苟且生活的厌倦,向往道家归隐超然的生活。(能结合第三四联进行分析,答出儒家“忧国事” 、道家“望归隐” 即可。4分,一点2分)
[解析] 3.(1)本小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要注意答题三步骤: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2)本小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题方法分五步:①看标题,②看作者,③看序注,④找诗眼,⑤品意象。
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简要回答。
(3)作者的这个愿望可以从哪些字词见出?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的?
以上第一、二题跟前一首诗类似,侧重语言的品味和主题理解。第一题“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
第二题,本诗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第三题则涉及古诗词鉴赏的其他一些特点。前一问需要我们平时有意识地积累一些古诗词中,常被用来暗示、象征某种含义的有代表性的词语,如诗中的“戌”“轮台”“铁马”“冰河”就往往被用来暗示边塞、战争等含义,这些典型词语的积累很益于我们去把握这一类诗词的内涵。第二问则涉及古诗词写作中另一种常用的方法,即作者通过梦境曲折地来表达自己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