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认为读诗经可以学会认识更多的草木鸟兽;教你如何高雅的说话;孝敬长辈;侍奉君主。《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孔子有个儿子,名叫孔鲤。有一天,孔鲤经过庭院,被孔子看见了。孔子问孔鲤:“你读《诗经》了吗?”孔鲤说:“没有!”孔子就教导儿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你不读《诗经》,说话就没有文采,就不能很好地与别人交往。孔鲤很听话,回去后就认真地读起《诗经》来。
可见,孔子认为,诵读《诗经》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对于人际交往很有帮助。当时,还有一个文化背景,孔子生活的年代,《诗经》中的不少诗歌已经广为流传,人们在交往中有时吟唱《诗经》中的一些诗歌或名句,这样《诗经》就成了交往中的一种谈资。别人都知道,都能吟唱,若自己不懂,不熟悉,就会显得缺乏文采。所以,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放在孔子生活的年代,可能并不夸张。不学习《诗经》,在当时,就有可能在人际交往中受挫。
首先,孔子自己很喜欢《诗经》,他对《诗经》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孔子曾说:“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他认为《诗经》里面的诗歌,“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不管是对盛世的赞颂,还是对衰世的怨诉;不管是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还是对人生的哀愁与痛苦,这一切都是“无邪”的,都是“正”的,都是“中和”的。孔子认为,读《诗经》,能够使人养成“温柔敦厚”的性情,这便是他所倡导的“诗教”。
基于对《诗经》的喜爱,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诗经》,他曾较全面地阐述过学习《诗经》的意义。在《论语·阳货》中,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