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高的高原气温低,原因是空气稀薄,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大部分会散失到宇宙中区,即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导致气温低。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气温与海拔的关系式,是t=20-(6*h)
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则1千米高处,温度是20-6=14℃
2千米高处,温度是20-6×2=8℃
所以,高度h(km)的高处,温度t=20-6h
任意地的近地面大气(对流层),气温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因为气温的热源是地面。
一般来说:气温也是随高度增加而递减;越高越冷。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与气温呈负相关;同一水平面上,相对较热的地方是低压,相对较冷的地方是高压。也有例外的,比如副极地地区因为冷暖气流相遇,气流抬升,反而形成低压,而副高所在地区由于高空气压堆积,导致气流下沉,反而在热的地方形成了高压,这都是动力原因形成的。
1、因为气压低,空气稀薄。海拔高的地区的大气保温较差,导致热量大量散失;
2、海拔高的地方,云层少,晚上对地面的逆辐射作用弱,温度低;由于海拔高,白天吸收地面辐射少,因为,随海拔的升高温度越低;
3、大气的温度主要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海拔高的地方,空气稀薄,白天,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就少,温度低;晚上,大气的保温作用差,温度低。因此,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在对流层内,海拔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度。
通俗地说,我们感受到的温度变化并不是直接来源于太阳的热量,而是来源于大地上空的空气,大地吸收了太阳的热量,向周围的空气中散发,因此,空气是自下而上逐渐变暖的。所以,山越高,得到大气中的热量越少,自然温度就越低;另外,山越高,空气愈稀薄,保存的热量也越少。因此,我们登上离太阳较近的高山时,感觉到不是太热,而是太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