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并不是直接演变为春秋战国,而是经历了春秋和战国的两个阶段。根据史料记载,周朝分为两个时期,即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这两个时期的划分主要是基于当时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状况的变化。
整个东周时期前后有五百多年,历史跨度比较大,史学家将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作为划分的时间节点,将韩、赵、魏灭智兵得到周天子册封作为标志性事件。
春秋和战国称谓都是由书名而来,春秋之名来源于孔子修编的《春秋》一书,记载了公元前770年—前476年,东周的一个时期各种政治、经济、文化事件。
战国之名来源于《战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春秋战国期间各主要诸侯国之事。此书非一人所作,一开始并没有固定名称,到西汉时期,由刘向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后人一直延用此名。
这两本书基本上记载了整个东周时期的主要事件,也是后人研究这段历史的主要依据,是非常具有时代代表性的著作。而且这两本书一前一后的形成时间也正好符合划分的标准。所以史学家就以这两本书为命划分为两个时期。
春秋战国距今有2226-2785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东周在战国后期(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代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春秋战国时期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