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填报志愿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涉及到多方面的考虑和决策。首先,你需要深入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包括你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科优势等。这些信息将帮助你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学校。
第一步,初次筛选。根据自身实际,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初步选择足量的“专业(类)+院校”志愿,分别放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个梯度备用。“冲”是冲刺一下的意思,一般将自己成绩优势不明显但希望就读的院校、专业放在冲的层次;“稳”是相对稳健的志愿,一般将自己成绩优势较大且比较喜欢的院校、专业放在稳的层次;“保”是录取几率大的志愿,一般将自己成绩有明显优势的志愿放在保的层次。
第二步,综合优化。从前面选定的批量志愿中,结合往年高考院校、专业录取等各方面情况综合分析,将其中不喜欢的专业或录取可能性不大的高校、专业删除,优化选择出拟报考的、可放在不同梯度的相对合适的高校、专业。
第三步,最终排序。结合本人实际和意向确定具体志愿的先后顺序,对所有经筛选优化后的备用志愿逐一比对,并先高后低按降序排列。可以将喜欢的专业及院校尽量往前排,最后要填一些录取希望比较大的专业及志愿,志愿的填报适当拉开梯度。
注:如果同学们想了解更多志愿填报的相关内容,可以下载“高考志愿APP”。高考志愿APP是一款功能齐全,性价比超高的软件,高考APP内的所有数据都是真实可靠,全部来源于各大官网,考试院,同学们可以放心使用。
(一)准确给自己定位
填报志愿前,最主要的是要给自己准确定位。
考生应从模拟考试的成绩、从在区内、校内的排名,估算出超常发挥、正常发挥、失常发挥的3个成绩,以此作为填报志愿的基本依据。超常发挥可以作为第一志愿填报依据,失常发挥则作为最后一个志愿填报依据。
(二)“冲、稳、保”志愿均衡分配,理性判断
根据多年指导报考的经验,“冲、稳、保”志愿可以均衡分配。
前面“冲一冲”的志愿可以高于自己的正常实力,但最高冲到什么位置,还需要考生理性判断自己最佳发挥可以选择的学校与专业。中间“稳一稳”的志愿属于自己的正常发挥,而后面“保一保”的志愿主要是考虑自己发挥失常的去处。
(三)志愿要符合兴趣爱好
考生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应当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对于不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院校、专业,不要因为不想浪费分数而去填报。
(四)把全部志愿当作少1个志愿看
任何一名考生都要考虑极端情况,“保”在最后的志愿要“保”到最大限度。
高考填志愿最重要的是确保志愿填报的成功性。具体来说,就是考生要使自已在全部志愿中能够正常录取某一个,只有把自己的真实情况反映在全部志愿的范畴中,这样的填报才是真实有效的。
(五)顺序填报,留好间距
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使得高校录取分数位序较为稳定,历年的高校录取分数位序具有极大的参考意义,考生可将历年各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分文理从高到低排序,在确定首选院校后,后面志愿按顺序从高到低填报。
志愿之间要有梯度,前后两个志愿之间需留好分差。并根据对自己属“稳定型”还是“波动型”的判断,检视第一志愿与最后一个志愿的分差是否合理。
(六)尽量服从专业调剂,降低被退档可能性
所有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一定要看清学校的招生章程,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院校情况相符才去填报,降低被退档风险。
提示:下方“测一测我能上的大学”,是根据人工智能大数据来具体进行分析,以及根据各高校历年的招生录取数据,结合各省招生政策,理性分析录取概率,输入分数、省份、文理科,即可了解稳、冲、保能上哪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