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的特点有铺排夸饰、想象丰富、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有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相传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1.它采用楚国方言,运用楚地声调,记载的是楚国的地理,描写的是楚国的风物,富有楚国的地方特色。
2.它构思奇特,想象丰富,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和神话故事,表现思想感情,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3.句子参差不齐,形式活泼自由,多用“兮”字,语句漫长流利,灵活多变,有停顿、有延伸,委婉而多情致。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早在屈原以前,楚地固有的民间文学——“楚声”和“楚歌”,在艺术上就已达到相当成熟的地步了。《诗经》中的《周南》和《召南》,就是江、汉一带南方乐调的民歌,其中“汉广”和“江有祀”等篇,就产生于楚国的境内。
而且大都在每隔一句的末尾加上语气助词“兮”字,这正是后来“楚辞”体的主要特征之一。对“楚辞”体有直接影响的楚国民间艺术,还有当时流行的祭祀歌曲——“巫歌”,这种亦歌亦舞的演唱文学,带有丰富的幻想,浪漫的情调,语言生动活泼,节奏和谐鲜明。
作为“楚辞”的创始人和奠基人,屈原创造性地体现了文学史上进步作家学习民间文学并进行加工、提高创造出新诗体的规律。
《楚辞》作为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历代散文创作,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楚辞的出现,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充满着现实主义精神;骚指《离骚》,代表《楚辞》,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